物业服务企业进化漫想系列之三

物业百晓生 2012-01-10 08:30

谁也不曾料到,仅仅发展了30年的物业服务行业,还憧憬着“朝阳产业”无限未来的时候,突然会面对“生存还是毁灭”的终极考验。物业法规的日渐规范,让物业合同的续签朝不保夕;劳动力成本的连续增加,让企业盈利能力江河日下;行业吸引力的不断降低,让人才引进渐渐成为“乌托邦”于是,有人似祥林嫂般到处哭诉,有人忍痛“割肉止损”,有人祈祷“政府救世”,有人高呼“曲线救国”。但可以肯定的是,物业服务企业绝不会像白垩纪海陆剧变时的恐龙一样从此灭绝,而是在此困境中不断演变进化,最终得以证实“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犀牛鸟--地产服务型物业企业

犀牛是陆生动物中最强壮的动物之一,尽管强壮,它还是有铁杆的兄弟--犀牛鸟,犀牛依靠犀牛鸟清洁皮肤,犀牛鸟依靠犀牛得到保护。附属于地产开发企业的物业公司就类似于犀牛和犀牛鸟的关系。随着物业利润率的降低,就地产开发企业而言,物业公司所创造的利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于是不少地产企业要求旗下的物业退出外接项目,潜心维护自身品牌。

犀牛鸟类物业企业有着一份“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悠闲和谈定,同时也抱着“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刻苦和专注,其进化核心在服务品质和品牌增值而非追求利润最大化,其市场发展导向没有充分的自主权,基本依赖以及服从于集团地产的整体战略。当然,只要有犀牛在,它便有容身之处,就生存压力而言,也远比自食其力者小得多。

长颈鹿--市场细分型物业企业

非洲草原的长颈鹿,原本没有那么长的脖子,但是由于树木的增高、嫩叶位置的增高,使得大批的食草动物要么站立起来吃草,要么伸长脖子。虽然有的食草动物选择了相对容易的站起来吃树叶,但是长颈鹿还是选择了不断增加自己心脏的承受能力和颈部的增长。随着草原环境的不断变化,可食用的树木又增加了高度,这时候,选择站起来的食草动物已无法再吃到鲜嫩的树叶,而长颈鹿依然可以。

有些物业企业为了打破发展僵局,放弃了市场规模化的发展战略,转而根据物业形态进行市场细分,然后集中经验优势、技术优势、人脉优势专注于单一形态的物业市场,并定位于此形态的高端市场,在取得一定竞争优势之后,便形成了某种形态物业市场的相对垄断。比如现在行业中竞相登场的商业物业、别墅物业、公众物业、校院物业等专业市场的管理公司,其遵循着的便是长颈鹿的进化法则。

在黄牛们还在低头啃草的时候,长颈鹿便主动选择了差异性战略,强化自己的独特优势。当草皮退化之时,他们仍可以在树木顶端悠哉游哉地享受着嫩叶。所以面对生存环境除了被动的追随和适应,关键还需要有大胆的前瞻性和准确的预判性。

大象--市场规模型物业企业

大象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动物,因其体型庞大,很少受到其他动物的威胁,也可栖息于多种生境,比如丛林、草原、河谷地带等。竭力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规模扩张实现规模效益的物业企业学习的便是大象进化法则,而且不管是成为“蚂蚁”或“蜘蛛”,都必须以一定的规模作为支撑才能游刃有余。但与长颈鹿进化方式所不同的是,前者强调做细做精,后者力求做大做强。

物业企业一般没有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无法通过资本运作迅速壮大,通常是靠项目的持续累加成为行业航母,或者是通过兼并及合并的方式组建行业巨头。大象类物业企业习惯在市场竞争中信游漫步,其环境适应能力也使人叹服,横跨大江南北,足迹遍布全国,有时候他们一个分支机构就足以与本土的物业相抗衡。

对于大象类物业企业而言,其进化的威胁和压力往往不是来之外部而是内部。由于攻城略地过于迅猛,便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为之守住城池;由于力求强大,精细管理往往可望而不可求;由于庞然体型,任何一个计划调整和管理变革都会步履蹒跚、行动迟缓。与其让这一切滞涩前进的步伐,还不如主动放缓脚步,为自己的庞大找到更坚实的着力点,为自己的强势找到更温和的出口,舞动一串令同行惊叹的轻灵舞步。

沿着什么方向进化,其实只是战略层面的选择,终究也只是为了生存,但是企业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更有道德层面的约束和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品牌正是企业道德和企业精神的一种符号或标签,没有品牌的企业纵然其声势浩大、光芒璀璨,也只是昙花一现罢了。

收藏
感谢您的支持
您已经点赞过了
收藏成功,到个人中心查看
请登录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