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业管理2006 年度人物

中国物业管理 2006-12-01 08:00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许建华

现阶段,我国物业管理市场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物业管理还远远没有普及。而在许建华领导下的广东华侨物业发展公司在2006年却另辟蹊径,率先把专业的物业管理引入了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广东东莞黄江镇长龙村。2006年7月,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谢家瑾、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徐俊达等领导现场参观了长龙村的物业管理工作情况,给予了较高评价。

点评:当前,即使在物业管理开展较早的城市和地区,也仍然存在业主物业管理消费意识不强、管理费收取困难等问题,而在物业管理还是一片空白的农村,其困难程度更是可想而知。但是,风险背后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机遇,面对我国广大的农村市场,许建华和他的团队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物业管理企业不仅能在城市和谐社区建设中大有作为,同样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物业管理争名分”——陈之平

在年初关于物业管理本质问题的行业辩论中,陈之平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物业管理的内涵就是管理。他明确指出,物业管理就是通过管理者的专业管理,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延长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使业主的物业保值增值,可以称之为“房地产的二次开发”。人们的观念一定要改变,物业管理的产品就是管理。有感于目前物业管理的行业地位、社会认识尚待提高,陈之平在一年之内奔走于全国各地,“为物业管理争名分”,帮助开发商和其他物业管理公司做策划,培训物业管理人才。

点评:陈之平在物业管理行业的经历相当丰富:从一名电工做起,到管理处主任,到万科物业董事长,直至万科集团副总经理。之后毅然离开,远赴瑞士和澳大利亚学习酒店管理和企业管理。回国后,独立创建“之平管理”,以完全市场化的姿态在物业管理行业闯出一片天地。他勇于开风气之先:促成了我国内地第一个业主委员会的诞生,首推“酒店式管理”模式,首推“安全文明小区”模式,首推物业管理行业服务质量保证体系,首推“无人化”管理模式和“个性化”服务模式等。正是众多像陈之平这样对行业充满热爱和激情的人,推动着物业管理不断前行。

维权业主之“较真”代表——李文

李文,台湾地区作家李敖之女,自2002年从美国回到北京生活后,多次搬家,多次因相邻住户狗叫、鸡鸣干扰正常生活、内衣外晾等问题向不同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投诉。2006年5月,李文将现租住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判令其就物业管理中的瑕疵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元、15个月的管理费1.9万余元等。法院最终认定该物业管理公司在服务过程中虽有不足之处,但尚未严重到适用惩罚性赔偿的程度,故对李文要求赔偿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点评:李文可以算作现阶段业主维权的“较真”代表,甚至让人觉得她简直是在“挑刺儿”。如果从一个理想化的角度来看,李文对生活环境和生活素质的要求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李文对于居住小区的一些要求正是我们小区管理的目标。问题在于,这些目标的实现,在现有小区硬件设施、居住人自身素质、物业管理水平、相关政策法规等条件的限制之下,很难一蹴而就。作为物业管理企业,面对这样的现状,少一些消极的抱怨,少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在不断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同时,还要逐渐培养业主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

维权业主之“高出镜率”代表——舒可心

舒可心是近年来“出镜率”较高的维权业主代表之一,尤其是在2006年,他维权的行动频频被各类媒体关注。在北京“美丽园”事件过程中,作为一名颇具影响力的业主和业委会主任,舒可心也发表了不少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民主”、“法制”等是舒可心众多言论中最常被用到的字眼,这是一位执着地行进在业主维权之路上的人。

点评:舒可心自己曾说:“我有点钱,但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有钱。目前我很喜欢房地产,很喜欢物业管理中的一些事情,所以我才做这么多公益工作。但也许有一天我没有兴趣了,我就立刻会从房地产圈里消失。”也许正是这样一个率性而为的人,才能真正投身于这项带有公益性质的工作中。物业管理行业的成长与进步,同样少不了这样热心公益、敢于站出来大声疾呼的业主代表,他们会从另一个侧面,帮助我国的物业管理更快地成熟起来。

孤独的“理想主义者”——北野

在北京“美丽园”事件过程中,来自北京的知名业主北野一如既往地表现出了自己的“与众不同”——他始终以理性的方式影响着事件的发展,站在了比他自己业主身份更高的高度上,理性地剖析了“美丽园”事件过程中业主、物业管理企业、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及社会在其中应思考的问题。作为研究文明学的学者、作家,北野曾经担任过业委会主任,一直是一个物业管理的“理想主义者”。在纷繁的物业管理纠纷中,北野更多地从宣扬社会文明、促进社区和谐的角度看问题,于是,不少业主指责他偏袒物业管理公司,甚至有人谩骂他、威胁他。但北野一直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中,孤独地前行着。

点评:北野在自己的《理想国》中写道:公民首先要有自知、自治能力。如果公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他们以为自己知道,那么,他们有了立法权也不知道怎么用。就像今天有的业主一样。北野将物业管理的问题放在社会文明的角度进行阐述,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不认同,但我们应该看到,正如北野所说,在管理好小区这件事上,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的目标是一致的,社会的文明进步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这其中,有业主,也有物业管理企业。

维权业主之名人代表——朱明瑛

2006年5月26日,著名歌唱家朱明瑛拖欠物业管理费一案终审判决,判决朱明瑛向物业管理公司支付物业管理费2.2万余元,但不需要缴纳1200余元的滞纳金。法院认为,朱明瑛居住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实际提供了物业服务,因此朱明瑛应当支付相应的物业管理费。鉴于业主大会至今并未正式选聘该公司作为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致使朱明瑛提出质疑并拒交管理费,该公司在身份上存在瑕疵,因此朱明瑛不需要支付滞纳金。

点评:近年来,与名人有关的物业管理纠纷已经屡见不鲜。面对这样的纠纷,相关各方都应该保持平常心态,理智解决。名人也是普通业主,在享受物业管理服务的同时,应当履行按时、足额缴纳物业管理费、遵守业主公约等义务;物业管理公司要在严格按照合同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的前提下,采用合理、合法的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而社会舆论和大众媒体,更应该从弄清事实真相、引导正确物业管理消费观念入手,客观、公正、理智地加以评论和报道。

老骥伏枥——赵文发

2006年,赵文发退休之后、白手起家、二次创业建立的北京华特物业管理公司迎来了十周年庆典。10年前,赵文发带领华特物业在租住的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地下室里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从管理一个只有14户的楼门蹒跚起步,时至今日,已经发展成为拥有近250万平方米管理面积的一级资质企业。赵文发在70多岁高龄之际,迎来了自己人生的又一次辉煌。

点评:人们常说创业难,像赵文发这样退休之后、二次创业,的确是勇气可嘉。当然,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民营物业管理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光靠勇气是不够的。建设部总经济师、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谢家瑾给华特物业总结了两条成功的“秘诀”:打造品牌靠服务,扩大规模靠人才。赵文发也谈到华特物业的服务理念是:“维修服务是桥梁,绿化服务是衣裳,保洁服务是脸面,保安服务是关键”。

军人情结——刘刚

在2006年,北京盛世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刚的事迹频频被媒体报道,特别是被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等媒体进行了报道。13年前,38岁的刘刚从空军机关转业,成为北京一家饭店的保安部经理。短短1年零1个月,他就完成了从保安经理、行政总监、总经理助理到副总经理的巨大跨越。1999年,刘刚出任北京盛世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从120万元注册资金、一张破旧的办公桌和刚招聘的几个人艰难起步,7年后的今天,公司的注册资金达500万元,员工1200多人,并取得国家一级资质。

点评:军人出身的刘刚,始终保持着军人的特有气质。盛世物业在服务业主的过程中,致力于建立一种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之间的“鱼水”关系,这是军民“鱼水情”的延伸和体现。在这种服务理念的指导下,在北京市物业收费率平均仅为65%的情况下,盛世物业所有项目的收费率都在95%以上;另一方面,刘刚也始终不忘回报培养他的部队,截至目前,盛世物业管理层50%的管理人员来自部队转业。

“好人小董”——董学法

董学法,北京市朝阳区劲松中社区一名普通的保洁员。同时,他也是“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首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社区里,居民们对他还有另一个称呼“好人小董”。小董干活不怕脏不怕累,每天把责任区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垃圾桶摆放得整整齐齐,他还主动承担了社区内清除小广告、擦拭宣传橱窗、维修社区公物等工作。只要居民们有了困难,小董总能随叫随到,热心帮忙。看似平凡小事,却成就了一种和谐的氛围。

点评:社区物业管理多是一些平凡、琐碎的小事,但这些小事又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众多像董学法这样的物业管理企业的普通员工,正在用他们日复一日、简单平凡的劳动,执着地成就着一种伟大,成就着社区的和谐。

“保安勇士”——刘发龙

2006年7月20日,广西桂林市一妇女从银行提款后被歹徒抢劫,正在附近值班的物业管理公司保安员刘发龙冲向歹徒,在胸部、背部被刺多刀、血流如注的情况下,他还是死死抱住歹徒不放,嘴里还不停地喊:“快抓抢劫的!”在刘发龙的带动下,众人合力制服了歹徒,但刘发龙却停止了呼吸。刘发龙勇擒歹徒光荣献身,在桂林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上千名市民自发前往慰问家属或参加追悼会,踊跃给家属捐款。中共桂林市委也作出决定,追认刘发龙为“保安勇士”。

点评:似乎已经发生了太多的保安与业主暴力相向的事件,我们心目中的保安形象已经和“保安保安,要保一方平安”相去甚远。但这句话却是保安员刘发龙的座右铭,他也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唤醒了人们重新审视每天在身边忙碌的保安员们。

编辑:杨萌

收藏
感谢您的支持
您已经点赞过了
收藏成功,到个人中心查看
请登录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