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瑾:汇集行业力量,创办一流行业期刊

中国物业管理 2009-09-01 08:00

《中国物业管理》杂志创刊至今,以为行业和会员单位服务、加强行业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和宣传为办刊宗旨,在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杂志的办刊水平逐年得到提高。尤其是近两年来,杂志社围绕行业中心工作,通过“专题聚焦”、“特别报道”和“产业论坛”等栏目,进行了深入的报道,得到了业内各方的认同和好评,为行业的发展尽了一份责任。

展望未来,面对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杂志的办刊工作还要从以下方面加倍努力。

继续发挥协办单位的重要作用

各协办单位大多是业内实力较强的品牌企业,从这次杂志协办会的纪念专刊,尤其是其中的人物篇可以看到,杂志社不光得到一批优秀企业在协办费用上的无私支持,也汇聚了一大批物业管理精英。

在纪念专刊”人物篇”的开篇中写了这么一段话:他们对物业管理充满热情。他们精通业务,深入了解当前国内乃至世界上物业管理行业的前沿情况和发展趋势,把握规律,赢得先机;他们具有娴熟的沟通能力和公关技巧,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职业操守,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能把各类矛盾和问题分而化之,攻而克之,游刃有余;他们对企业负责,对业主负责,对社会负责。他们就是物业管理行业的精英,他们优秀又充满自信,带领行业不断走向成功。我想这段话应该是名副其实的。

有这么一批人作为我们杂志忠实的读者和最好的朋友,是杂志的荣幸。这其中的很多人已经成为杂志的特约撰稿人,在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关键时刻,都能将自己对行业发展的思考,以及在工作实践中的创新和体会写出来供杂志发表,为丰富杂志的稿源、提高稿件质量、提升杂志的整体水平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和信仰

今年上半年,我撰写的《房地产这十年》出版发行后,从大家反馈的意见看,除了对书中就“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房地产市场的崛起和发展”、“房地产行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过程”,以及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有了较多的了解外,也为我和我领导的团队在事业上承受的压力,以及工作中的种种艰辛而感动和感慨。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是无怨无悔。虽然那时常常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但是没觉得有多苦。我觉得:人的一生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为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而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是一种幸福,是自豪和光荣的。我想,靠的是一种精神、信仰和追求,靠的是对事业的热爱。

《中国物业管理》杂志曾刊登的《为200万m2的坚守而感动》卷首语,是我认真阅读了成都金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闻涛董事长的文章后,为闻涛和金房物业的精神、追求所感动后撰写的,而阅读了卷首语的读者,像新疆物协的陈莉,又被我的感动而感动——这是我们这个行业的一种精神共鸣,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基本价值观,也是我们这个行业社会责任的真实体现。

改进杂志编辑工作的三点意见

在本次协办委员会会议之前,我与《中国物业管理》杂志的全体采编人员进行了一次座谈。在座谈会上,我提出:要把《中国物业管理》杂志办成一流的行业期刊,还有许多工作要改进,还要加倍努力。

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

办杂志和做企业一样,我们大家都是在不同的岗位上坚守着物业管理这块阵地,为的是一个共同的追求——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稳定、群众的安居、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而贡献我们的力量,用我们的双手开创物业管理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的体会是,只要有追求、有信念,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单位,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其次,杂志要在前瞻性、时效性和可读性三个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就前瞻性来说,就是要把行业发展的前沿问题通过杂志介绍给大家,动员行业的力量,推动行业在更高的层面上不断求得创新和发展;时效性就是要把握不同阶段行业面对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让业内通过杂志了解到新形势下行业面对的困难和机遇,能够及时地做出积极应对,以把握发展的先机。此外,杂志要把新出台的法规和规章,以及业界对于法规实施的各种认识、看法和应对思路及时刊登,以利于业界的思考、学习和交流,切实发挥杂志积极的正面导向作用;可读性就是要把握杂志刊登文章的质量,重点放在对业内优秀企业和优秀职业经理人的宣传上,将优秀企业始于战略、行于管理、成于品质的经验渗透到更多的企业当中,让优秀经理人的前瞻性观点和创新思维影响更多的从业人员,以此来带动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第三,就具体工作而言,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做好每一期的选题,抓住大家都关注的问题开展专题研讨;二是要组织好文章,力求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摒弃老生常谈和泛泛而谈的文章;三是要切实提高杂志的编辑水平,建立严格的编审制度,以精细化的管理,保证杂志编辑工作的质量。

始终把加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

近年来,物业管理行业的学习研究风气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去年以来,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和物业管理外部环境不断发生的变化,各地行业协会和企业积极分析形势、剖析困难,寻找机遇和对策,提出了很好的思路和对策。

作为行业媒介,《中国物业管理》杂志的工作人员首先应该加强学习,并通过自身媒介平台的力量,进一步凝聚、动员全行业的力量,共同为应对经济危机、为落实“三保一促”的政府工作目标、为促进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为构建和谐社会、为物业管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业管理依托的法制、社会、经济和市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整个行业只有更加注重学习和思考,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理性认识行业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行业本质特征,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方向,才能让我们在不断变化的形势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赢得行业持续发展的主动权。

在此,我希望大家始终把加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同时,也希望大家把学习的思考、体会抽出一点时间撰写出来,将我们的研究成果上升到理论高度,通过行业发展研究工作的推动,既为解决当前的问题献计献策,也为行业的长远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并指导物业管理实践的不断进步。

早在1999年,在天津召开的全国房地产工作会上,我在讲话时引用了时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俞正声在部机关年终总结会上提出的四条意见:一是要研究问题;二是要深入调查研究和比较;三是要从善如流;四是要善于说服人。尽管十年过去了,形势发生了变化,但俞正声部长提出的四条意见,到今天看来还是非常实用。在此,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今后几年,将是我国物业管理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代物业管理人承载着行业发展承上启下的重任。因此,我衷心希望大家进一步振奋精神,善于学习,勇于实践,不断开拓进取,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共同做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杨萌

收藏
感谢您的支持
您已经点赞过了
收藏成功,到个人中心查看
请登录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