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现代元素,推进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翁国强 2012-09-26 03:41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物业服务作为面向民生的行业,被纳入国家重点发展和提升的传统服务业对象。

在我国,服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加速推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已经成为国家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要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而物业管理是我国服务业中极为重要的板块,其对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贡献能力在不断增强。因此,发展物业服务经济,也是推动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物业管理被定位于房地产业的下游产品,处于服务业的末端,其产品具有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劳动力资源素质低和乘数效应低等方面的缺陷。所以,要大力发展物业服务业,实现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发展,必须增强行业的创新动力,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调整行业经济结构,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服务技术、市场定位、发展模式进行改造和升级,其本质就是实现行业的现代化,从而达到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历史跨跃。

现代服务与传统物业管理服务比较

现代服务业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用现代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生活服务的服务业。这与传统服务业有着本质的区别。(见表1)

从上述分析对比可以看出,物业服务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服务业的范畴,制约其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主要瓶颈在于:

——传统作业是物业服务的常态手段。以上海为例,保洁、秩序维护、保绿和保修是大多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常态。上海5.51亿平方米居住房屋建筑中售后房、老旧住宅小区占了近五成,2400多家物业服务企业中有七成多沿用的还是传统的“四保”模式,其服务理念、行为、内容、手段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很不相适应。

——劳动密集难提升价值效应。上海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总数将近40万,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产业,但行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并不理想。大多数物业服务企业因为人员多、收费价格低、物价和劳动力成本的刚性上涨,造成入不敷出,整个行业平均利润率仅为4%左右,发展环境相当艰难。

——文化素质和岗位技能低下。上海物业服务从业人员中维修、保洁、秩序维护、绿化养护人员占总数84%以上,初中至高中学历的比例约占三分之二。在服务群体中技术含量较高的维修人员,技术等级也比较低,拥有初级、中级职称的维修人员合计尚不足岗位总数的5%。导致整体队伍素质不高,员工的收入普遍较低。

造成行业面临发展困境,有市场培育、政策法律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而要改变这些因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要实现物业管理行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发展,需要持续不懈的技术改造和制度创新。靠等待是没有出路的,必须靠我们自己。唯一出路就是举全行业之力,整合行业资源,抱团自救。发挥行业资源的放大效应,以创新促进转型,以改革驱动发展,在传统的物业服务业中注入现代管理元素,通过服务模式创新提高产出附加值,积极引入现代新技术,改造传统物业服务,使之成为高技术、知识型、能够创造需求、引导消费的现代服务业。

信息技术是物业服务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突破口

齐骥副部长在物业管理改革发展30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既要理性作出我国物业管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同时也要抓住行业发展的新机遇。”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和提升服务业,物业管理将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而高科技管理特别是信息技术将在服务创新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众所周知,我们所处的时代正经历着颠覆性的变革,信息技术是导致这一变革的直接原因。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不断缩短着产品开发周期;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创造着更大的新市场;信息技术带来的技术改进和创新,推动着产业革命和管理创新,加速了整个时代的前进步伐。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正在为服务创新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支撑,促使服务业结构不断升级。因此,信息技术使服务业更加具有现代特征。

收藏
感谢您的支持
您已经点赞过了
收藏成功,到个人中心查看
请登录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