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国外保障电梯安全的妙招

扬州物业网 2015-05-05 08:30

相对而言,电梯在我国普及的时间不长,电梯安全管理尚未有成熟的体系。那么,发达国家的电梯又是如何保障安全的呢?

美国

事故扫描:“9·11”中200人命丧电梯

作为头号发达国家,美国拥有数量众多的摩天大楼,电梯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如影随形。据统计,美国的电梯事故率约为每年每一千部电梯一起事故。虽然事故率和致死率并不高,但在纽约等繁华城市发生的电梯事故也耸人听闻。2011年纽约曼哈顿一座电梯在门关紧前忽然提前上升,直接把一位女士在外门框和电梯地板之间生生拽死。“9·11”事件中,也约有两百人死在电梯中。

管理措施:监督管理多样化,各州差异较大

虽然美国联邦政府并没有统一的电梯安全监督法规,但各州的电梯安全管理法律和规章很完备且各有特色。在很多州,电梯的安全管理是由立法机关授权职业安全管理部门一起管理。而在纽约等大城市,是由建筑物管理部门负责。还有一些地方,则由州政府部门直接进行监督管理,并配备了专门的官方电梯技术人员。

日常的安全监督管理,各州的差异比较大。有的州要求电梯公司定期检查汇报安全情况,有的则鼓励独立的监察机构或者持证检查员来完成。还有的交给保险公司,让他们的技术团队来完成。电梯安全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的盈亏,保险公司的检查自然会一丝不苟。除了政府本身规定的检查外,还要求业主也承担起定期检查的责任。至于业主聘请哪一方面的技术团队则不一定。可以自己去雇佣团队,也可以用政府的技术组,但这同样是要付费的。

各州还规定了检查周期。比如纽约州客梯每3个月检查一次;纽约市两年检查5次,其中3次政府负责,2次业主出钱。还有些州规定更宽松,宽松到没有规定检查的频率,只是尽量争取一年一次。许多地区法律还规定要设立一个电梯事务协调委员会,由业主、制造商、保险公司、老人代表等共同组成,对电梯安全问题进行协调干预。美国的社会团体,经常组织电梯安全使用的培训、演练,尤其面向未成年人和老年人。

日本

事故扫描:东京地震万人被困电梯

2011年3月发生的东京地震中,有1万多人被困在电梯里;2012年11月,一名女子乘坐迅达电梯时遭遇意外身亡。

管理措施:政府拨专款改造老电梯

日本人做事一向较为认真,在电梯安全上也秉承“软硬兼施”的原则。硬件方面,日本政府要求各大电梯厂商严把质量关。同时,鼓励厂商研发更为安全的电梯设计。由于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从2009年开始,《建筑标准法规》要求新安装的电梯必须加装安全抗震设备。设备可以确保电梯感测到地震后,自动停靠在最近的楼层。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地震中的电梯事故。但之前安装的大量老电梯,并没有加装抗震设施。

法国

事故扫描:事故率低全靠乘梯人少

天性浪漫的法国人生活节奏慢,乘坐电梯的比例较低。全国电梯约有3万多台,平均每年事故致死人数为个位数。

管理措施:法律规定每5年全面检修一次

法国2003年颁布的《电梯安全法》进一步降低了事故致死人数。法律规定,从房屋落成使用后的一年开始,必须每5年对电梯进行一次全面检修。然而经有关部门调查,这条法律在全国遭到了普遍的藐视:有超过一半的电梯,没有遵循这条规定。法国电梯安全检查专家协会主席艾尔威表示,之所以没有守法,原因很简单:嫌太贵。一部电梯的检修费用大约300欧元。对很多业主委员会来说,这笔五年一花的钱实在肉痛,干脆铤而走险,违法不修。不过,若是万一出了人命事故,不知道每年省下的钱能减轻几分悲痛?

链接:外国乘梯礼仪

法国人相当重视“女士优先”,一定要让女士先走出电梯。然后,男士间也要互相谦让。

日本电梯的“上座”是远离按钮的位置;“下座”是挨着按钮的位置,因为站在这里相当于“司机”。大家会把“上座”让给老人,年轻人主动站在“下座”。

美国人进电梯后,没有人会去按“关门键”,因为在美国人心里,一进电梯就按关门的人会显得粗鲁和刻薄。

来源:《城市开发(物业版)》

收藏
感谢您的支持
您已经点赞过了
收藏成功,到个人中心查看
请登录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