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命 筑建幸福 中国首个房屋抗震专项公益基金成立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2014-04-22 10:02

活动现场

中国红基会理事长郭长江向抗震基金专家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

2014年4月18日,在四川芦山地震一周年前夕,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和筑福抗震集团联合发起的“抗震公益基金”在北京抗震园1号正式成立。该基金旨在聚焦抗震排查,推广先进抗震技术,让更多的人生活在安全的房子里。

在未来的五年中,抗震公益基金将采取“天使之旅”志愿者动员及专业培训的模式,对全国1万栋沿地震带及老旧楼房进行公益抗震安全排查,提供加固维修等解决方案,并对建筑工人,特别是农村建筑工匠和自建房者提供建筑防震基础培训。

房屋建筑安全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地震频发,从汶川、玉树、彝良、芦山、定西、于田等地震灾害造成的伤亡看,受灾民众和伤亡人员大部分生活在地理环境比较恶劣的农村,住在砖木混合及土坯结构居多的房屋,不但抗震能力差,而且人在震后往往被垮塌的建筑物所困住,造成二次伤害。地震波并不伤人,一震就垮的房屋建筑才是真正的“幕后杀手”。

4月4日浙江奉化一幢居民楼倒塌造成1死6伤的悲剧,再次敲响了房屋建筑安全的警钟。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随即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国组织开展老楼危楼安全排查工作,范围包括各级城市及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筑年代较长、建设标准较低、失修失养严重的居民住宅以及所有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

专家表示,我国1974年颁布了首部试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到1989年作为国家标准发布实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这段时间内的房屋设计和建造缺乏必要的技术体系和监管,很多都不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甚至89规范发布以后建造的房屋,特别是在9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阶段,房地产刚刚起步,快速发展导致的质量问题使之成为安全隐患高危楼房。而中国特殊的历史发展轨迹导致这些房屋质量责任难以追溯,产权的分散导致资金缺位给政府监管和处置带来很大难度。

建筑抗震不应仅仅是政府的工作,它关系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从社会公益的角度去看待房屋安全问题并推动问题的解决,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抗震公益基金”设立的初衷,它也是国内首个以房屋抗震安全排查、建筑抗震技术应用推广普及和公益培训为主要工作方向的专项公益基金。

抗震基金的联合发起方,筑福抗震集团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房屋安全排查机构之一,直接参与了汶川、玉树、芦山等地震事件,从第一时间配合地方政府从房屋安全紧急排查开始,到灾情评估、危房鉴定、重建技术培训、加固工程等均有广泛参与。

抗震基金得到了行业专家的大力支持。启动仪式上,来自住建部防灾研究中心、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北京市地震局、沈阳防灾协会、台湾地震工程研究所、筑福抗震集团、中震(北京)工程检测公司和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等单位的专家受聘成为抗震基金专家委员会成员或顾问。

据了解,抗震基金将通过与各个城市签订排查合作项目协议的方式,对接城市房屋安全监管和防震减灾工作需求,组织专业志愿者排查队伍,培训各地基层排查人员,对有安全隐患的楼房开展拉网式排查。抗震基金还将建立房屋安全排查数据库,将房屋安全数据与各地住建局和地震局等部门互通共享。

主持人现场采访志愿者代表杜思亮

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中国红基会理事长郭长江,筑福抗震集团总裁董有,中国红基会副理事长刘选国,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主任杜玮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副书记柴亚洲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参加仪式的嘉宾还有来自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社会组织灾害应对平台、中国红十字会及北京市和石景山区红会、以及地方地震局和防灾协会的代表。启动仪式后,与会代表还就房屋安全排查和防震减灾做专题研讨。

收藏
感谢您的支持
您已经点赞过了
收藏成功,到个人中心查看
请登录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