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阅读】探路社区商业模式

中国物业管理 2014-05-07 20:21

社区商业中以贴近社区,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成为业内焦点。对比层出不穷的城市综合体和大型商贸物流批发市场,社区商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因此,不少中小零售商开始转型做社区商业。

便民性业态组合

社区商业按照服务的规模分类,可分为便利级、邻里级和社区级三种:

社区商业提供的服务一般交通时间15分钟内可到。即居民出家门步行5分钟可以到达便利店,步行10分钟可到达超市和餐饮店,步行15分钟可到达社区购物中心。

从国外社区商业发展的成熟经验及目前城市发展进程的趋势来看,社区商业应该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内居民为服务对象的,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在国外社区商业占到60%左右的比例,可以看出,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切好社区商业“小蛋糕”

虽然社区商业面临着巨大的升级和变革,但目前国内的社区商业普遍还带有浓厚的住宅底商的特点,不是开发商持有物业,多半是“打碎了卖”的模式,属于各自为政、自负盈亏。为此,重新解读社区商业租售模式,是社区商业成功运营的关键,也是抢夺社区商业“蛋糕”的重要举措。

目前,社区商业地产主要有纯销售、售后返租、纯租赁和租售结合的四种模式。虽然模式不同,但都有整体规划,相比原来的各自为政,已属模式升级了。

模式一:纯销售

一般适合在相对不成熟的新开发区域,未来潜在的升值空间比较大,但在目前不具备成熟消费的情况下,采用直接销售有利于实现价值最大化。但是由于产权卖散,往往后期经营业态也得不到控制。这种模式主要在市场成熟度低,商业体量极少或零星商业物业使用。

模式二:售后返租

售后返租主要有长期返租和短期返租,以产权式商铺为主,用较低的投资门槛吸引普通投资者,以大商家整体承租、开发商长期包租为销售模式,市场称之为“产权式商铺”。

其优点是,可以使开发商在短期内套现、回笼资金,因投资相对较小,无须参与经营管理,收益稳定,容易吸引中小投资者。风险就在于经营管理者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经营的能力。

模式三:纯租赁

社区的商铺租给谁,怎么租,对于社区商业规划的实现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商业中心的商铺还是社区商铺,对于一些位置优越的商铺,看好其价值潜力又无资金压力,会以租待涨,以期获得商铺形成市场后的数倍投资回报。

(1)整体出租策略

整体租赁是指发展商不将物业出售,而将其整体出租给一家商业企业,由这家商业企业进行商业规划及经营,开发商每年向商业企业收取约定的租金。

优点:不需设立专门的经营公司和配备专业的商业人员;交易简单,结算方便;物业可进行抵押贷款,有利于开发新的项目;物业带动项目销售作用较大。

缺点:收益低,租期长,物业就算升值,其套现的难度很大;不排除租户经营失败而没法交租的可能,因而要求对租户的评估准确。

(2)分层或分片出租策略

与整体出租模式相似,只是开发商按照市场需求,将各层或各片区分别出租给不同租户。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租金相对整体出租要高一些;风险分散,租金相对有一定保证;物业可进行抵押贷款;比整体出租更适合日后带租约出售物业或设计成产权式商铺;某一层或一铺经营失败时,发展商能掌握主动权,并进行重新招租。缺点就是需重视前期的商业策划,并且要有相应的商业专才。

(3)分散出租策略

分散出租亦称零租,开发商在确定某一主题功能下对各个铺位进行招租,租期相对短些,一般为2~5年;开发商应帮助租户统一办理相关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甚至代开具销售发票、财务结算等。

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租金很高,开发商收益可最大化;物业升值空间大,容易出售变现;租期短,容易改变功能或调整经营。缺点就是,需设立专业的经营管理公司负责经营管理,风险最大。它适合有商业专才的开发商。

模式四:租售结合模式

租售结合模式其总体操作思路是:开发商在社区商业开发的过程中,将整个项目的一部分商铺出售,以收回投资成本,然后组建管理公司或聘请专业管理公司来对社区商业进行出租经营、管理,以赚取后期的营运利润和支付商铺投资者的收益。

这种模式中,开发商宜将社区商业中最具升值发展潜力的一部分物业预留作自营,以争取更大的经济收益;由于资金回收速度快,可以分散风险。但它的缺点在于,由于出售部分物业产权不集中,各个商铺经营权完全分散,开发商或管理公司很难控制,整体的经营定位、档次主要为经营商家自行调节,甚至投资者都处于被动地位,经营风险很大,适合那些既要一定的商业形象也对项目回款迫切的企业。

收藏
感谢您的支持
您已经点赞过了
收藏成功,到个人中心查看
请登录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