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主需求是设施管理人才培养的方向

现代物业杂志 2016-02-25 13:46

设施管理作为新兴的实用专业技术,在澳门的历史也较短暂。但是澳门产学两界人士仍在2009年创立了澳门设施管理学会,并力求将欧美经验和其他先进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培养制度引入澳门。澳门及广东省针对设施管理于2011年底启动的“一试三证”合作即是针对设施管理专业人才培训、考核、资格认证的途径之一。澳门设施管理学会在澳门管理学院院长、澳门设施管理学会永远荣誉顾问及学术总监陈炯钊看来,业界人士应加强合作,将欧美先进设施管理经验引入中国,经过专业培训和实践后能够使得从业人员、政府以及企业雇主更加全面了解设施管理的从业要求、薪资结构。

《现代物业》:我们在和很多行业专家学者讨论时,常听说目前设施经理的薪资水平没有可以参照的标准,常常一些企业会开出非常高昂的工资,这在澳门的行业内是否常见?

陈炯钊:内地会有一、二、三级别的划分,第一级多少薪资……这样定位,不仅设施管理,所有的行业都有定级,而我们设施管理有三个不同的级别。但是澳门设施管理没有这个定位的制度,靠每一个雇主自己决定,也就是商业互动。这个是由企业自己来决定,薪资太低了没人做,太高了企业无法承担。大家说设施管理跟项目经理差不多,因为设施管理很多是做项目的,可能是项目经理,同时也有可能是工程师、建筑师或者管理人,总的来说薪资和项目经理差不多。

《现代物业》:澳门对设施管理人才的培养通常采用哪些模式?

陈炯钊:其实澳门跟内地一样,并没有正规的培训,唯一正规的培训就是我们和澳门劳工事务局的合作,因为我们澳门管理学院也是本科,是澳门的大专院校中唯一设有设施管理文凭的机构,澳门设施管理学会是我们在2009年创立的,刚创立时,里面全部都是我们的毕业生。但是现在在中国很难谈,很多人对学术没有兴趣,但是学术和商业是两码事。

《现代物业》: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需要整合哪些资源才能实现?学校和企业应该怎么配合?

陈炯钊: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基础,有一个设施管理的基础,和国际设施管理协会(IFMA)一样,全世界都有它的发证机构,要是没有发证机构,没办法教人。我们自己需要培养师资,将课程往外面推。

《现代物业》:澳门设施管理学会在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陈炯钊:张先生你觉得我们做了哪些努力?

张锦昌(澳门设施管理学会监事长):跟其他同学分享,然后他们毕业了开创学会,现在由学会慢慢延续下去,一定要有一个学校作为基础才可以做。

陈炯钊:学会是非盈利的团体,并不是教育机构,所以学会主要的工作是推动、协调。我们做的就是去年跟今年的研讨会,和美国、日本有切实的访问交流,希望多方面推动设施管理。设施管理其实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学术方面,念书、考试、拿证书。第二是实际工作能力,要自己拜访人家,参考人家怎么做,我们学院主要是在学术方面推进讲课、考试、发证等,但是另一个部分一定要实际参考和实干,没用过灭火桶,怎么知道它的用法,书本说火灾拿一个灭火桶去救火,但是怎么用必须实践。

《现代物业》:粤澳设施管理“一试三证”我们一直很关注,据你们的调研,目前国内设施管理的现状如何?

陈炯钊:真实了解什么是设施管理的人不多,在国内,很多人对设施管理都在空谈,在上海一、两个月前举办的一次圆桌会议,我认为参加的人中很多都对设施管理一知半解,没有统一的定义。物业管理人掌握了物业管理知识,就认为没有其他知识能够超越物业管理,当然,设施管理也还没有基础和平台,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我觉得这个矛盾一定要解决,设施管理和物业管理其实没有冲突,很多从事物业管理的,现在也在提起物业设施管理的工作,但是我觉得国内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是设施管理。物业管理是很强、很老的一个行业,以前没有这么多设施,主要是住宅小区,而物业管理都集中在住宅小区的管理,而设施是指不动产里特别的核心业务,例如飞机场有特别的核心业务,就是让飞机安全升降,确定乘客是否安全乘坐飞机;医院也一样,病人看病、体检、进行手术,都是特别的核心业务。我们能够厘清这些概念,说清这是设施管理,那是物业管理,例如管理飞机场,用物业管理那一套是不对的,因为物业是住宅小区,住宅小区没有核心业务,需要第三方的服务管理公共地方,安保、清洁、绿化、水电煤都由物业管理分配。

其实设备是整个设施里的一个系统,例如我们要把火灾扑灭,而预防扑灭和对付火灾的系统就是设备。设施管理重视设施的生命周期,所谓生命,就是一些东西五年要换、要改进、要修,例如中央暖气通常有十五年的生命周期,所以设施管理人要知道,十五年内怎么保持中央空调的功率、制冷效果。

《现代物业》:“一试三证”主要考核学生的哪些能力?目前来说,通过考试的比例如何?

陈炯钊:(课程还没有正式开展的)这个课程在2011年已经签订了三方面的合作协议,三方是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澳门的劳工事务局,以及提供技术支持的澳门管理学院。合作确定之后,最重要的是一直和IFMA谈论合作条件,因为设施管理是“一试三证”——通过一次考试拿三本证书。IFMA想保证他们的东西不会在国内被做出来,但是由于中国和西方文化相差太远,最基本的语言都不同,我们把他们的东西翻译出来,再运用到中国,本地化的过程太长,所以广东省政府让我们组织了一个专家小组,专门搜集意见,看怎么满足广东省的需求。不久我们将在广州召开会议讨论很多工作,例如在哪里招生、课程多长、老师如何分配等细节,虽然课程内容已经定了,但是总的来说这些内容是不是合适广东省?什么行业的人对这个行业、对这些内容有兴趣?学习之后能不能真正得到帮助?每个地方都有很多不同,我们需要培训机场的人、企业管理的人、医院的人,同一套课程,同一个平台,如何让不同需求的人都得到相应的培训,这些技术上的问题也得谈。我们有一套基本教学工具,需要根据学员的需求,使这些工具与之相适应的,磨合在一起。我们的老师一定要具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可以根据这一套书教不同的人,因为设施管理最重视规划,所有做的事都是针对这个设施里的人、地方、流程,这是非常需要实际经验的。

《现代物业》:考生都要有什么样的学习和从业背景?现在最大的阻力来自哪里?

陈炯钊:其实有好多阻力,第一是我们还在磨合的过程;第二是收费的问题,IFMA把它的书给我们用作教材,他们也要收版权费用,因为它是发证机构,我们评审合格之后,就会告诉另一方,发证也会产生费用。而三本证书分别是IFMA的证书、广东省的证书、澳门管理学院和劳动部门的证书。我们的招生对象都是在职的,如果中学毕业,需要有八年工作经验,大本毕业需要五年。澳门与广东省一起开展这项工作是因为双方有友好协议框架,澳门为广东省提供一些技术合作,其中一个就是设施管理。香港也一样,例如机械培训就是。跟其他行业一样,劳动局现在需要很多例如人力资源管理师、物业管理师的人才资源,他们看到了物业管理不能代表设施管理,所以他们邀请我们把设施管理带进去。过来的学生是为了“一试三证”,不是来大学学习,所以这是职业提升方面的培训。我们也将课程分开,学术性的培训给学生,因为他们出来需要工作,另外,现在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或者其他想做设施管理的人,都是我们的培训对象。

《现代物业》:目前在澳门及广东省,设施管理的就业状况如何?薪资标准怎么样?

陈炯钊:澳门比较容易发展设施管理事业,因为人少,工作种类比较宽,这么多酒店需要这一项技能,而广东省已经做过评估,当时广东省已经把行业做了分级,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行业都有明确的评估,但是我不太清楚具体的数据。因为设施管理是新的行业,没有同类行业,很难跟其他行业比较,目前的薪资情况可能和物业管理差不多,但是我们也不想拿它和物业管理来比较,因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类型。

《现代物业》:您认为中国内地未来发展设施管理行业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陈炯钊:我觉得中国都看政府走,由政府牵头把这个行业上纲了,那就开始做了。过往这么多年设施管理在国内都做不起来,失败的原因很多,这和政府承不承认有关系,因为没有政府的支持,所以十年时间内国内进步不大,政府没有叫你去学,雇主也没有叫你去学,自己主动去学的很少。这个跟美国不同,美国是自发性学,中国人相对比较被动。

张锦昌:学习多了之后毕业就有很高的薪酬,这样会吸引更多人来学习。

陈炯钊:许多人问我,是不是学了之后老板给的钱就多一些,我说我也不知道。但是如果雇主没有要求,学生对自己也没有要求,在上海每年搞一次研讨会是没有用的,结束之后每个人都忘记了。所以我认为设施管理在内地要发展,必须积极地学习,人愿意来学,政府愿意放心,雇主有要求,那设施管理行业就发展上去了。

设施管理作为新兴的实用专业技术,在澳门的历史也较短暂。但是澳门产学两界人士仍在2009年创立了澳门设施管理学会,并力求将欧美经验和其他先进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培养制度引入澳门。澳门及广东省针对设施管理于2011年底启动的“一试三证”合作即是针对设施管理专业人才培训、考核、资格认证的途径之一。澳门设施管理学会在澳门管理学院院长、澳门设施管理学会永远荣誉顾问及学术总监陈炯钊看来,业界人士应加强合作,将欧美先进设施管理经验引入中国,经过专业培训和实践后能够使得从业人员、政府以及企业雇主更加全面了解设施管理的从业要求、薪资结构。

《现代物业》:我们在和很多行业专家学者讨论时,常听说目前设施经理的薪资水平没有可以参照的标准,常常一些企业会开出非常高昂的工资,这在澳门的行业内是否常见?

陈炯钊:内地会有一、二、三级别的划分,第一级多少薪资……这样定位,不仅设施管理,所有的行业都有定级,而我们设施管理有三个不同的级别。但是澳门设施管理没有这个定位的制度,靠每一个雇主自己决定,也就是商业互动。这个是由企业自己来决定,薪资太低了没人做,太高了企业无法承担。大家说设施管理跟项目经理差不多,因为设施管理很多是做项目的,可能是项目经理,同时也有可能是工程师、建筑师或者管理人,总的来说薪资和项目经理差不多。

《现代物业》:澳门对设施管理人才的培养通常采用哪些模式?

陈炯钊:其实澳门跟内地一样,并没有正规的培训,唯一正规的培训就是我们和澳门劳工事务局的合作,因为我们澳门管理学院也是本科,是澳门的大专院校中唯一设有设施管理文凭的机构,澳门设施管理学会是我们在2009年创立的,刚创立时,里面全部都是我们的毕业生。但是现在在中国很难谈,很多人对学术没有兴趣,但是学术和商业是两码事。

《现代物业》: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需要整合哪些资源才能实现?学校和企业应该怎么配合?

陈炯钊: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基础,有一个设施管理的基础,和国际设施管理协会(IFMA)一样,全世界都有它的发证机构,要是没有发证机构,没办法教人。我们自己需要培养师资,将课程往外面推。

《现代物业》:澳门设施管理学会在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陈炯钊:张先生你觉得我们做了哪些努力?

张锦昌(澳门设施管理学会监事长):跟其他同学分享,然后他们毕业了开创学会,现在由学会慢慢延续下去,一定要有一个学校作为基础才可以做。

陈炯钊:学会是非盈利的团体,并不是教育机构,所以学会主要的工作是推动、协调。我们做的就是去年跟今年的研讨会,和美国、日本有切实的访问交流,希望多方面推动设施管理。设施管理其实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学术方面,念书、考试、拿证书。第二是实际工作能力,要自己拜访人家,参考人家怎么做,我们学院主要是在学术方面推进讲课、考试、发证等,但是另一个部分一定要实际参考和实干,没用过灭火桶,怎么知道它的用法,书本说火灾拿一个灭火桶去救火,但是怎么用必须实践。

《现代物业》:粤澳设施管理“一试三证”我们一直很关注,据你们的调研,目前国内设施管理的现状如何?

陈炯钊:真实了解什么是设施管理的人不多,在国内,很多人对设施管理都在空谈,在上海一、两个月前举办的一次圆桌会议,我认为参加的人中很多都对设施管理一知半解,没有统一的定义。物业管理人掌握了物业管理知识,就认为没有其他知识能够超越物业管理,当然,设施管理也还没有基础和平台,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我觉得这个矛盾一定要解决,设施管理和物业管理其实没有冲突,很多从事物业管理的,现在也在提起物业设施管理的工作,但是我觉得国内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是设施管理。物业管理是很强、很老的一个行业,以前没有这么多设施,主要是住宅小区,而物业管理都集中在住宅小区的管理,而设施是指不动产里特别的核心业务,例如飞机场有特别的核心业务,就是让飞机安全升降,确定乘客是否安全乘坐飞机;医院也一样,病人看病、体检、进行手术,都是特别的核心业务。我们能够厘清这些概念,说清这是设施管理,那是物业管理,例如管理飞机场,用物业管理那一套是不对的,因为物业是住宅小区,住宅小区没有核心业务,需要第三方的服务管理公共地方,安保、清洁、绿化、水电煤都由物业管理分配。

其实设备是整个设施里的一个系统,例如我们要把火灾扑灭,而预防扑灭和对付火灾的系统就是设备。设施管理重视设施的生命周期,所谓生命,就是一些东西五年要换、要改进、要修,例如中央暖气通常有十五年的生命周期,所以设施管理人要知道,十五年内怎么保持中央空调的功率、制冷效果。

《现代物业》:“一试三证”主要考核学生的哪些能力?目前来说,通过考试的比例如何?

陈炯钊:(课程还没有正式开展的)这个课程在2011年已经签订了三方面的合作协议,三方是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澳门的劳工事务局,以及提供技术支持的澳门管理学院。合作确定之后,最重要的是一直和IFMA谈论合作条件,因为设施管理是“一试三证”——通过一次考试拿三本证书。IFMA想保证他们的东西不会在国内被做出来,但是由于中国和西方文化相差太远,最基本的语言都不同,我们把他们的东西翻译出来,再运用到中国,本地化的过程太长,所以广东省政府让我们组织了一个专家小组,专门搜集意见,看怎么满足广东省的需求。不久我们将在广州召开会议讨论很多工作,例如在哪里招生、课程多长、老师如何分配等细节,虽然课程内容已经定了,但是总的来说这些内容是不是合适广东省?什么行业的人对这个行业、对这些内容有兴趣?学习之后能不能真正得到帮助?每个地方都有很多不同,我们需要培训机场的人、企业管理的人、医院的人,同一套课程,同一个平台,如何让不同需求的人都得到相应的培训,这些技术上的问题也得谈。我们有一套基本教学工具,需要根据学员的需求,使这些工具与之相适应的,磨合在一起。我们的老师一定要具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可以根据这一套书教不同的人,因为设施管理最重视规划,所有做的事都是针对这个设施里的人、地方、流程,这是非常需要实际经验的。

《现代物业》:考生都要有什么样的学习和从业背景?现在最大的阻力来自哪里?

陈炯钊:其实有好多阻力,第一是我们还在磨合的过程;第二是收费的问题,IFMA把它的书给我们用作教材,他们也要收版权费用,因为它是发证机构,我们评审合格之后,就会告诉另一方,发证也会产生费用。而三本证书分别是IFMA的证书、广东省的证书、澳门管理学院和劳动部门的证书。我们的招生对象都是在职的,如果中学毕业,需要有八年工作经验,大本毕业需要五年。澳门与广东省一起开展这项工作是因为双方有友好协议框架,澳门为广东省提供一些技术合作,其中一个就是设施管理。香港也一样,例如机械培训就是。跟其他行业一样,劳动局现在需要很多例如人力资源管理师、物业管理师的人才资源,他们看到了物业管理不能代表设施管理,所以他们邀请我们把设施管理带进去。过来的学生是为了“一试三证”,不是来大学学习,所以这是职业提升方面的培训。我们也将课程分开,学术性的培训给学生,因为他们出来需要工作,另外,现在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或者其他想做设施管理的人,都是我们的培训对象。

《现代物业》:目前在澳门及广东省,设施管理的就业状况如何?薪资标准怎么样?

陈炯钊:澳门比较容易发展设施管理事业,因为人少,工作种类比较宽,这么多酒店需要这一项技能,而广东省已经做过评估,当时广东省已经把行业做了分级,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行业都有明确的评估,但是我不太清楚具体的数据。因为设施管理是新的行业,没有同类行业,很难跟其他行业比较,目前的薪资情况可能和物业管理差不多,但是我们也不想拿它和物业管理来比较,因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类型。

《现代物业》:您认为中国内地未来发展设施管理行业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陈炯钊:我觉得中国都看政府走,由政府牵头把这个行业上纲了,那就开始做了。过往这么多年设施管理在国内都做不起来,失败的原因很多,这和政府承不承认有关系,因为没有政府的支持,所以十年时间内国内进步不大,政府没有叫你去学,雇主也没有叫你去学,自己主动去学的很少。这个跟美国不同,美国是自发性学,中国人相对比较被动。

张锦昌:学习多了之后毕业就有很高的薪酬,这样会吸引更多人来学习。

陈炯钊:许多人问我,是不是学了之后老板给的钱就多一些,我说我也不知道。但是如果雇主没有要求,学生对自己也没有要求,在上海每年搞一次研讨会是没有用的,结束之后每个人都忘记了。所以我认为设施管理在内地要发展,必须积极地学习,人愿意来学,政府愿意放心,雇主有要求,那设施管理行业就发展上去了。(高见对本文亦有贡献)

收藏
感谢您的支持
您已经点赞过了
收藏成功,到个人中心查看
请登录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