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真的是有需求而无管理吗?

现代物业杂志 2017-02-13 11:15

自2016年9月摩拜单车(mobike)获得超过1亿美元的C轮融资,10月11日ofo共享单车获1.3亿美元C2轮融资后,共享单车成为继社区O2O、VR、直播平台之后的又一个投资热点。共享单车大量进入城市,商业模式得到快速推广,但其衍生的一系列问题也备受关注,例如单车无序投放占用公共资源、停放区域缺乏规划、管理缺失破坏公共秩序、车辆损毁情况严重、城市配套设施不完善以及单车使用、管理中的安全隐患等。

如何加强对共享单车行业的规范管理,在满足市民骑行需求、实现“绿色出行”的同时,不以牺牲公共环境秩序为代价,是城市管理部门和共享单车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随意停放在昆明市南屏步行街口的共享单车

有桩、无桩互补,打造未来出行方式

国内大型引导城市绿色共享出行运营服务平台之一的“永安行”,隶属于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从2010年开始布局,目前已覆盖全国210个城市。2016年12月8日,“永安行”共享单车进入昆明,是最早进入昆明的共享单车项目。随后,ofo单车、摩拜单车分别于2016年12月29日、2017年1月8日投放昆明市场。

“永安行”昆明分公司城市经理胥明向《现代物业》介绍了“永安行”此前在成都的发展经验。虽然共享单车在2016年底才进入成都,但发展非常迅速。城市各区已经在地铁口或宽敞的人行道上建立了共享单车停车区域,非常规范有序,市民乱停乱放的行为也较少发生。而“永安行”目前在昆明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在产品投放时难以找到固定的投放点,希望政府能够在城市中有的放矢地设置一些单车投放点或规划固定的停车区域,便于共享单车的收集、归拢及再投放。有消息称,昆明市政府也将针对非机动车停车区域规划出台一些管理办法。

考虑到昆明的天气很适合骑行,且属于游客集中地,“永安行”有计划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布局。例如昆明海埂大坝,一直都有单车租赁的私人行为存在,而如果将其转变成公司行为,就会有三个好处:车辆保养和维修效率提高;车辆的使用舒适度提升;安全风险降低。据胥明所述,“永安行”共享单车是整体投保的,如果市民在骑行过程中发生意外,那么在交警定责之后,会由保险公司负责理赔。

目前,“永安行”共享单车分为有桩共享单车和无桩共享单车两种,相互配合投放。“有桩单车更便于管理,我们可以根据单车数量、车桩数量,按时有序地进行车辆的归拢、摆放;无桩单车对市民来讲更加便捷,但是后期的管理整合也相对困难。”胥明说,虽然在无桩共享单车领域,已经有ofo、摩拜这些先驱企业,而“永安行”在昆明投放的产品也以无桩单车为主,但无桩单车并不能完全取代有桩单车。很多老年人不会使用二维码或者用支付宝刷卡、注册,他们可以办理市民卡,使用有桩单车;年轻人更加注重效率,且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更偏向于使用无桩单车。胥明认为,有桩单车、无桩单车的作用是互补的。后期,昆明市政府应该也会开展一些与有桩共享单车相关的项目。

一般来说,共享单车的使用高峰在上下班时间,其他时间闲置率相对较高。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永安行”会组织一些异业联盟,通过互动活动,提高市民的热衷程度,增强用户粘性。胥明还发现,昆明有些背包客、游客也会使用共享单车,外地人甚至比本地人更加适应这样的出行方式。“慢慢的,本地市民的参与热情也会被调动起来。未来,单车不仅能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会成为休闲、时尚、旅游、生活的一部分,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胥明这样说。

市民准备扫码取车

解决共享单车乱象,提升用户体验

离开了固定车桩的统一停放、管理,共享单车项目的道德风险骤然上升,监管成本化整为零后反而更高。“公车私用”(加私锁、骑进小区、搬进屋子……)、密码破解、车辆损毁(撬车锁、卸车轮、丢进垃圾桶、挂树上……)、车辆被盗等事件频繁发生,仅依靠人们自觉及用车人的举报来规避风险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应该采用哪些方法规范用户的用车行为?

针对这一问题,胥明表示,停车行为规范首先还是要靠市民自觉,其次需要政府的引导。目前看来,“公车私用”等现象在很多城市都会发生。但是,随着单车投入数量越来越多,借车越来越方便,人们就没有必要再给共享单车上私锁。与此同时,如果城管部门能规划一些公共停车区域,统一规范管理,就更有助于培养市民形成良好的秩序观念。

除此以外,企业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运营管理能力。目前“永安行”在昆明采取的管理办法是配备一台调度车,每天分早晚两班,根据市民的举报去寻找那些丢失或损坏的车辆,尤其在“城中村”或者一些私藏车辆较多的地方;另外还会安排一些骑电动车的巡检人员,主要针对道路上乱停乱放的车辆进行规整,不能让车辆影响道路通行。未来,企业可能拓展新的管理思路,例如设置电子围栏等。

“永安行”共享单车在昆明投放至今,基本还没出现过报废的车辆,只是更换过脚蹬、锁、坐垫、链条等零件。目前看来,恶意损伤车辆的现象较少,单车损毁率依然在可控范围之内。被损坏的车辆,一般只能由企业自己返厂修理。当市民通过电话投诉,或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举报某些恶意损坏车辆的不道德行为,“永安行”的后台团队会有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反馈。

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共享单车提高了停车的方便程度(随停随锁),然而并没有提高找车的方便程度。车辆定位不准、找车难的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用户体验。在找车方面,摩拜单车已经采用了GPS定位方法,但胥明认为GPS不仅让管理成本变得太高,而且定位需要用电,如果在13天左右的时间内无法给单车充电,GPS就会失效,单车也会失联。要想提高找车效率,目前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不断加大单车投放量,二是通过扫码还车等方式,完善车辆的定位系统,方便市民实时获取准确的车辆信息。

面对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前期出现的乱象,胥明表示,一家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政府能够参与进来,将城市中各个共享单车企业集合在一起,共同讨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发现各自的短板,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永安行”单车二维码被刮花

划线管理与自主停放相结合,规范停车管理

一直以来,停车位管理都是非常棘手的社会问题。从公共道路到私家社区或办公园区,都会遇到停车管理权限的设置问题。如今,有些共享单车项目已被禁止进入小区、写字楼、大型企业园区,有人说这是靠“再次牺牲用户体验,让‘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口号变得可笑”来降低平均找车成本。那么,在单车停放方面究竟是否有必要设置固定的停车点?共享单车企业是否有可能与社区管理方、物管部门协调配合,对单车进行规范停放管理?

对此胥明表示,确实有必要在闹市区或写字楼聚集区设置固定的公共停车区域,但这并非一项简单的工作。只有根据街道实际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部署,才能做到既方便居民出行,又方便企业管理。

虽然有些共享单车项目已经开始试点“推荐停车点”,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监管成本的不断上升、破窗效应日益明显、用户找车越来越难,单车共享很快就会走上公共自行车项目‘统一停放、统一管理’的老路”,但在胥明看来,强制的措施治标不治本,统一停放并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共享单车应该是划线管理与自主停放的结合体。针对有桩自行车的管理,“老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与此同时,应该允许人们在不违背道路管理规定的前提下自主停放。“停车管理要治本,还是要靠市民素质的提高。如果每个人都能为他人着想更多一点儿,共享单车就会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乱停乱放的行为也就不会那么猖獗。”

据胥明所述,有很多共享单车企业是不赞成单车进社区的,因为共享单车的使用范畴在公共领域,而社区内环境相对闭塞,不利于实现“共享”。另外,共享单车一旦进入社区,会给物业管理方增加负担。在成都,很多大楼的停车管理和物业管理部门愿意主动协调配合:市民把车停在商场、写字楼的负一层或者停车场,积累到一定数量,停车管理单位就会给企业打电话,让每个公司去拖车进行调度。但在昆明,企业与社区管理单位没有达成这样的默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需要主动和社区物业管理部门进行沟通,请他们积极配合市民租车的行动。此外,企业也应当拓展思路,尝试从多个角度突破限制,例如昆明有很多私人的单车保管站,经过多方面协调与沟通,未来也会出现合作的可能。

昆明北市区北京路商圈ofo单车集中区

行业协会助力,制订共享单车产品及服务标准

城市居民大规模骑单车出行,对城市道路和停车设施都提出了相应要求。企业在不断提升自身运营管理能力的同时,也需要更多来自国家政策方面的扶持。

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建荣这样对《现代物业》说:“以前,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服务,建立起有桩公共自行车租赁体系。现在有了民间资本的投入,政府降低了大量成本,就更应该在后期管理规范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在他看来,政府可以通过许多手段来提供支持,比如开辟更多的绿色通道、慢行车道,或者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建立起电子围栏,实现智能的还车和停车管理。“现在雾霾这么严重,大家都在倡导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率。未来,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这种意识,政府也应当更积极地推行这种理念。”

郭建荣认为,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管理好源头。如今互联网平台越来越多,应该设置合理的门槛,对企业有所监管,不能任由其野蛮生长。第二,服务好企业。加快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为企业提供一些参考标准,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地发展。

据了解,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正在着手制定三项标准:

第一,公共自行车产品标准。相较于普通的自行车,公共自行车的使用频率更高、面向人群更广,因此有更高的安全需求。例如自行车的轮径设定,不能太大,因为要考虑到普通老百姓的身高;也不能太小,否则操控起来比较复杂,会造成安全隐患。行业协会正在为共享单车制定一套特殊的产品标准,它会比现有的国家标准更加严格。

第二,公共电动自行车产品标准。相较于公共自行车,对公共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标准设定要更加严格,因为电动自行车速度更快。

第三,公共自行车服务标准。互联网企业要参与竞争,必然需要一套相对统一、完善的服务标准。在这方面,协会将要从几个角度提供参考。例如共享单车的使用年龄限制,按照交通法规,12岁以下的儿童不允许骑车上路,行动不便的老人也不适合骑车。还有产品质量监管,明确规定车辆的报废年限,超过服役期的车辆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应该退出市场。此外,要建立起有效的检查机制,对产品安全性能把关。再例如停车规范,要有相对完备的停车管理办法。还有产品维修标准,车辆报修后,要求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解决问题。例如事故处理方案,如果在单车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造成人身伤害,企业应该采用合理合法的手段协调纠纷、解决问题。

拒绝野蛮执法,带动良好社会风气形成

共享单车能够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但由于管理系统不成熟、部分市民素质不高等方面原因,的确造成了一些管理方面的混乱,例如违反交通法规、拒绝接受处罚等。郭建荣认为,未来,单车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与执法部门之间的合作,对违规的消费者采取必要的处罚措施,带动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例如通过互联网监控,对违规行为进行拍照,反馈到单车管理后台,依照法律条款对违规人员进行处罚。

无桩共享单车自由停放,时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由于车辆停放位置不合管理规定,被保安员、物管或城管单位强行没收了,有时还会出现野蛮装卸导致车辆损毁的情况。在郭建荣看来,乱作为的执法手段,比不文明停车更不文明。如果旁边就有一个合适的停车位,为什么一定要采取破坏的方式?为什么不派一些人把车辆整理好,放在可以停车的地方呢?执法人员完全可以和平台企业取得联系,对违规人员进行追踪,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只有经过合乎法律规范的处罚和教育,乱停乱放的现象才会有所改善,管理才能够真正达到目的。

2016年国家开始提倡建设开放式街区,一些单车企业与物管、开发商合作,共建单车社区。如何规范社区内外的单车停放管理?郭建荣认为,有时候,技术手段的约束比单纯的素质教育更加有效。例如,政府可以推动建设电子围栏,规划出公共停车区域,这就相当于为共享单车设置了无形的桩。消费者如果不把车停入电子围栏内,那就会永远计费。这样一来,消费者有所顾忌,就更能够自觉把车停在围栏里面。此外,企业还可以与社区服务站建立联系,让他们购买服务,这能够解决一部分就业岗位,久而久之,秩序也就形成了。

“共享单车是为公众服务的,如果把它看作公益性的项目,政府其实不需要计较它是不是企业经营行为,是否盈利。当项目发展到一定程度,占用了社会公共资源,自然需要付出一定代价,付出相应的成本。但如今,它刚起步,非常需要政府的扶持。”郭建荣说。

(本文共同作者:成忻,原载于《现代物业·新业主》2017年1期/总380期)

收藏
感谢您的支持
您已经点赞过了
收藏成功,到个人中心查看
请登录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