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产煤矿变身博物园区 台湾猴硐煤矿改造之路
自1990年猴硐的瑞三矿业公司停产后,聚落的发展就跟全世界的后工业时期的产业聚落一样,有着相同的宿命:当支撑聚落的经济力消失后,聚落即走向崩解及衰败之途。猴硐从全盛时期的6000多居民,锐减至数百人,大型生产厂房与民居空荡,反而形成具枯涩美感的产业遗址景观。于是,以观光发展之名,“猴硐煤矿博物园区” 被新北市政府观光旅游局纳入持续执行的园区计划中,行远国际工程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自2003年进入园区,进行了为期8年的环境整备与营造工作。
环境教育的重要学习场域
猴硐地区是个更适合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学习场域,凡是自然资源、矿业遗迹、生活文化,皆保留长达百年以上的系统、轨迹与脉络。
以生态博物馆的脉络式规划,取代新建单一馆舍博物馆
乡村地区的观光产业,受到地理与交通上的局限,以及外来访客对于地方环境及氛围的潜在影响与冲击,因此,在观光产业发展上,无需追求游客数量的最大化,应该在居民对于自身文化的理解与认同的基础上,吸引愿意前来认识与学习的优质访客。推动全区域的文化与自然资源保存,取代兴建大型传统博物馆,是较适宜猴硐地区的操作策略。提出现阶段园区可以承接及承载的营运模式,才是聚落面对未来重要的挑战与契机。以生态博物馆(Eco-Museum)概念,以瑞三选煤厂为博物馆核心设施,结合3个矿坑生产空间、基隆河谷生态地质资源构成的后工业化自然地景(industrial nature)聚落,赋予不同空间定位、发展机制与现地展示,营造猴硐煤矿博物园区景观。
在对猴硐煤矿改造的前期,如何在环境修复上,让观者看见及感受区域的自然资质面貌及过去产业的轮廓?同时,透过何种手法、材料选择,带出工业选址场域的历史感是需要设计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为忠实呈现当代文化地景,采取现地残疾保存与填充修复式手法,落实在细部设计作业上,除参考与照片情境、建筑测绘,也访谈了解了矿业发展年代的景观风貌,以此不断地完善。
推荐阅读:《上海8号桥:桥的力量》(1970年代建造的上海汽车制动器厂老厂房的改造)
-
深圳福田区住宅小区疫情防控工作标准化手册培训资料 43677
-
疫情之下,决定你生活水平的不是房子,而是物业!业内关注 43263
-
“职业物闹”,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物业要警惕、政府要重视、公安要严打!业内关注 141505
-
热议中的冷思考——关于物业服务价格松绑的几点看法业界评论 37315
-
沈建忠:为“标准建设年”定基调专家访谈 45727
-
物业管理行业未来的三个基本判断业界评论 121355
-
保姆纵火案遇难家属起诉绿城物业和消防 杭州中院正式受理业内关注 61667
-
新修订《安庆市物业管理办法》亮点解读政策解读 30518
-
池州市引入仲裁机制破解物业收费难业内关注 25639
-
未按时交存物业专项维修资金 深圳59家物业企业上“黑榜”业内关注 2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