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什么才是最美的小区?

现代物业杂志 2017-04-05 06:55

最近,某都市生活类报纸推出了一项由市民为主、兼顾多方参与的评选“昆明市最美小区”的系列活动。主创人员有许多设想,其中主旨,切入的是中国邻里文化最为熟悉的,然而在最近十多年里在中国城镇化发展中已经被大幅度削弱、甚至逐渐被人遗忘的视角——社区人文和睦与环境的宜居性。

报社组织了多次业主论坛,并希望我就其活动的宗旨和入选小区发表评论。在几十个已提名候选的小区中,曾经有一些小区因为在某一些方面不尽如人意而成为问题小区,同时我还看到一些于我相当熟悉并在内心颇有微词的小区已然初步入选,并附有心仪业主言之凿凿的推荐理由,心里再次感受原来生活的体味是如此的各有不同。正如今天的中国社会一样,社区人文亦日新月异,居民和媒体的视角亦愈加多元与包容了。

其中有一例推荐的是我相当熟悉的江岸小区。江岸小区曾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关于表彰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优秀市长局长的通报》【1995.11.24建房第686号】中上榜,这里曾经居住过许多云南大学的专家教授,因而成为早期云南省公改房小区中的知识界精英所在,并最早于大约2000年代初期即创办了昆明市最早的社区报《江岸》并坚持出版至今。其时之江岸,与新迎小区、丰宁小区一道,三大巨型社区构成了早期昆明社会既要适应住房改革,又延续了单位集中建构、在街道办管控下的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模式。

然而到了今天,不仅没有更多的社区报诞生,江岸1、2期的公共道路占道摆摊长期阻塞人车通行,烟熏火燎,五味杂陈,屡治无果。城管与摊贩的猫鼠游戏到今天也是摊贩全胜,原驻居民们因此饱受市井噪杂烦苦不堪,文化江岸已经演变为地摊江岸。新迎、丰宁也大致相仿,所谓七十年的规划三代人的宜居,不足二十年就完全偏离预想,遗失了当初的愿景。那些以“江岸人”自居的早期居民也几乎全部搬离。随后建成的金星小区、春苑小区、棕树营小区、王旗营小区等也都同样落入渊薮。

那么我们是否就此可以认为,社区正在堕落?

所谓的最美或者宜居,其实视乎你所观察的角度;对于一个体验者而言,则更视乎你对社区的生存依赖和心理认同。城市的缘起,是以城郭维护集市,市者即交易,是以居民的需求互补为基础。一个城市的繁荣,总是与居民的需求密切关联,以居民的需求交易为主导,而不是以政策规划为主导。这里所说的交易,通俗的表达就是消费型社区,物质层面的消费既可以是地摊交易也可以是会员精品易购;精神层面的消费既可以是看书读报的高雅文化也可以是雅俗难辨的最炫民族广场舞。社区的阶段性成型,其强大的塑造力总是从居民需求中强悍的一面发起和推动。

在我国广大的地区,地摊社区的成型和扑之不灭,原因在于该小区契合了地域周边居民、村民和移民们更为直接与更为迫切的民生需要。同时这也间接地证明了,我国目前进行的城中村改造由于缺乏文化和精神层面的跟进,一个个城中村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而只是成为新的村中城而已。作为未来数年国家的大政方针,中国城镇化必须注重庞大中等收入和低收入人群的需求现实,因此中国社区规划的主流就必然是开放型社区,多元价值观和对居住环境的美好定义,必将面临更大的冲突和排斥,这还远远不是是否容忍社区开放后例如地摊文化等非主流社区文化那么简单。

目前饱受非议的城管与摊贩的冲突被广泛认定为政权的治理弊端,然而我们是否忽略了一个现实——“精英居民”高雅的社区精神需求与“草根居民”基本的生存需求常常被迫挤压在同一个空间,我们的主要难题是,我们没有能力提高“草根居民”的需求,更不能将其赶走——正如某些城市因为要举办国际活动而极不人道地驱赶外地务工人员一样。

所以,当云大的教授们痛心疾首地离开江岸小区的时候,城中村的居民和外来农村务工人员们欢天喜地进驻了又一个伊甸园。我相信正如当年的文化江岸是教授们眼中的美好小区一样,对现在正居住在江岸小区的居民而言,今天的地摊江岸也同样是美好的小区。

这样的现实在今天的中国遍地都是,于是我们就不得不向自己提出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们是要统一社区价值观从而朝向一个我们共同认可的美好社区努力;还是要接受和认同不同的社区价值观,并为这些社区和这些居民保留多元的空间?

我认为所谓的统一的社区价值观其实是舍本求末的冤枉事。云大教授们有心情和闲暇看《江岸》月报,其中一个基本条件是他们无需在地摊上解决他们的基本需求,但是地摊或者更加高级的“地摊”却始终会与包括教授们在内的所有居民如影随形。这根本不是一些社会学家们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伪命题,却是卖方追随买方,交易满足需求的永恒真理。正因为是需求而不是愿望成就了一个社区,那些一个个丰富多彩的、与他人无害的需求所聚集的,都有可能是因需求相同而凝聚、因依赖凝聚而成型的无害社区。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同该报社的乐观视角,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关注点进入,却总是聚焦在每一个社区的精彩之处,而非以往大众传媒比较偏好的那种高高在上的社区诊断和舆论考评。从一个个不同的社区中找到他们能够与社会共同分享的愉悦感,正是不同阶层的居民建立彼此认同的最佳方式。同时在此令人愉悦的过程中,我还希望社区的规划尽量减少行政指导和产业推动的成分,着重考虑社区价值差异的需求推动,以长期发展、积极改进为主导思想,甚至在必要的时候接受人以群分的现实,在容忍低层次价值观存在空间的同时,充分赋予他们提升价值观的机会和条件,从而帮助所有的居民(哪怕是依赖地摊社区的居民)能够辨别什么才是更好的社区,怎样才能一起创建而不是侵入甚或是掠夺那些美好的社区。

(原载于《现代物业·新业主》2013年第8期/总第266期,播音/九个太阳,播音时间2017年4月5日)

收藏
感谢您的支持
您已经点赞过了
收藏成功,到个人中心查看
请登录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