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宿舍应急体制必须未雨绸缪

现代物业杂志 2009-01-15 17:18

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火灾悲剧的发生有很多偶然因素,但事件背后的冷静思考,不得不让人对当前高校应急管理的现状产生担忧,对高校应急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充满期待。根据一般的危机管理理论,危机管理的过程包括危机预防、危机准备、危机响应和危机恢复等过程。本文试从媒体披露的事件部分情节入手,依照危机管理的理论,对高校应急管理机制做一次初步的探讨。

一、火场逃生经历:

受困者应急教育的缺失

火灾发生时,4名女生在惊慌中跳楼逃生,不幸当场摔死。在此笔者无意指责4名女生的不冷静,不理智。在那千钧一发之刻,又是处在睡梦中惊醒的状态,慌乱、惊恐、逃生是人的应急反应,是一种本能体现。但火场中的自救不同于“家中被盗为什么不锁好门”的指教,毕竟生命至上的观念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里,哪怕是危机状态的受困者。对于本案,笔者不敢也不愿过多地设计所谓的逃生方案,因为火场的个案永远是特殊的,而媒体报道的资料也十分有限。消防教科书中诸如结绳外悬法、结绳下滑法、骑坐窗外空调机法、扒住窗台翻出窗外法和创造避难间法等逃生方法可能对于本案都不具备实施条件。但火场中的跳楼逃生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一般只适用于楼层较低 (4层以下,本案是6楼),逃生之路被烟火封锁,所处环境又非常恶劣,逃生无望的情形。从媒体的报道来看,本案可能就是此种情形。但就是跳楼也有方法:一是可先往地上抛一些棉被,弹簧床垫,沙发等松软物品,以增加缓冲。二是不应站在窗台上往下跳,可手拉住窗台往下滑,这样既可保证双脚先着地,准确地跳在所抛之物上,又能缩小高度,减少摔伤程度。对于后者本案的4名女生是如此做的,而对于前者并没有采取,但考虑到地处6层高楼,就是抛下松软物也未必有效。再来看看2名成功脱逃女生的情况,且不说电器火灾不能用水扑灭的道理,在发现火苗的瞬间应立即叫醒其他同学,而不应开门、取水灭火。因为火场逃生的黄金时间是火灾初期的5—7分钟。本案中受困者互救措施不力加快了悲剧的发生。

以上案例中受困者应急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其实反映了高校宿舍应急体制中的应急教育的问题。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就有关于学校教育的规定,学校要在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公共安全知识和应急防护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增强师生公共安全意识。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应急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常态性的应急教育缺乏。当前高校的应急教育呈现组织的随意性,内容的不系统性。往往是发生地震了,就开始搞临震疏散演习;发生火灾了,就开始学生宿舍大清查。那么,如何将这些零散的应急知识培训系统化、制度化,甚至上升为教学体系之一部分?其实生命教育是每一个公民在初级教育阶段应完成的内容,但我国中小学并没有专门开设此类课程,到大学阶段的补课状况也不容乐观。2、应急教育的部门职责不清。高校具有安全管理职责的部门有安全生产委员会、保卫处和学生处等。应急教育到底由哪个部门实施,或者哪个部门牵头实施,没有明确的规定,似乎谁都可以开展,谁都可以不开展。3、应急教育的实战性不强。应急教育的形式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形势的变化而相应改变。传统的出板报、看录像带、听讲座可能不会吸引当代大学生的兴趣,而结合案例采取实战演习方式,不仅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对于应急知识、技能的掌握更有了切身的体会。但遗憾的是,当前学校,尤其是高校应急演练并没有形成制度化,往往依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而临时开展。造成以上情形的重要原因是领导不够重视,教育规制不健全。当前我国高校教育评估体系十分发达,但唯独没有对高校应急教育的硬性指标。更可怕的是,由于当前高校新建、扩建的增多,校舍设施较新,“新建校舍一般不会发生火灾”的错误认识在一些高校领导头脑中流行。因而,在高校领导重视的前提下,在教育主管部门把应急教育列入高校测评体系的基础上,开设应急知识专门课程,实施实战性的应急训练是当前高校应急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灭火器过期:

高校宿舍应急准备不足

灭火器对于扑灭火灾的意义之不多言,尤其对于初期火灾的扑救更是必不可少。本案灭火器过期的情况从应急管理的角度上看,其实是反映了一个高校学生宿舍应急预防和应急准备的问题。应急预防是解决危机日常管理,日常防范的问题。比如,安全检查。本案灭火器过期的职责应该由谁来承担?学校安全委?保卫处?学生辅导员?还是宿管员?在我看来,发现、检查职责应该在保卫处和后勤公司。而应急准备中的核心问题是应急预案。被誉为“应急地图”的应急预案的实质就是将应急响应过程中人、事、物、信息等要素以文本的形式加以固定,并对各要素之间的调配、流转作了合理化安排。使应急人员在应急处置过程中知道做什么,如何做等问题。目前我国高校的应急预案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预案的编制过程缺乏科学性和适应性。多数预案沿袭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预案的内容,只做稍微的变动。而对本校的风险分析,危险源辨识明显不足。预案中的应急响应流程图纷繁复杂,应急部门职责不明晰。二是预案内容的不完整性。很少涉及应急储备、应急培训的内容。三是预案管理不完善。预案只是一个文本性的计划,其科学性必须得到实践检验。这样检验无须等到实际的事件发生,而应在事件发生前举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和演练。而这方面的缺失正是高校预案管理的一个重大弊端。这自然让人想起了在汶川大地震中,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校长”的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对应急预案的做法,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每个班的疏散路线都是固定的,甚至教师在紧急疏散中的指挥也是有安排的。这样做的效果是,在大地震中全校2300多名师生,仅用时1分36秒,全部安全疏散到操场上。如果本案中的“下跪系主任”也学学“史上最牛校长”的做法,兴许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因而加强应急预案编制过程的科学性,加强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是当前高校应急管理之必须。

(作者单位: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原载于《现代物业·新业主》2009年01期)

收藏
感谢您的支持
您已经点赞过了
收藏成功,到个人中心查看
请登录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