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技巧漫谈
通常,我们在沟通中通常处在两种情况之下:一是不断的讲,二是漫无边际的听。所以有些时候,我们往往搞不清楚对方在说什么,也不知自己讲什么。对于从事服务工作的人而言,聆听就更为重要。
我认为交流是这样的:提出问题(一个话题)——听对方回答——思维的快速分析——做出判断——将所得的判断再继续变成问题。
与他人的沟通必须把自己放在与他们同等的位置上,“开诚布公”、“推心置腹”、“设身处地”,否则,当大家位置不同时就会产生心理障碍,致使沟通不成功。沟通是要进行换位思考的,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只用自己用心了,敞开心扉,才能打开别人的心灵。
有一个羊羔的说服力的故事:
一个牧场主养了许多羊。他的邻居是个猎户,院子里养了一群凶猛的猎狗。这些猎狗经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里的小羊羔。牧场主几次请猎户把狗关好,但猎户不以为然,口头上答应,可没过几天,他家的猎狗又跳进牧场横冲直撞,咬伤了好几只小羊羔。
忍无可忍的牧场主找到镇上的法官评理。听了他的控诉,明理的法官说:我可以处罚那个猎户,也可以发布法令让他把狗锁起来。但这样一来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敌人。你是愿意同敌人做领导呢,还是和朋友做邻居?
“当然是和朋友做邻居。”牧场主说。
“那好,我给你出个主意,按我说的去做。不但可以保证你的羊群不再受骚扰,还会为你赢得一个友好的邻居。”法官如此这般交代一番。牧场主连连称是。
一到家里,牧场主就按法官说的挑选了3只最可爱的小羊羔来到猎户家里,看到猎户在教三个儿子训狗,于是说道,“瞧您的儿子长的这么可爱而且多么勇敢!”,猎户脸一红,说“家里没什么玩的,带他们训狗也算是玩了,哪儿有什么勇敢”,牧场主便顺势将带来的小羊羔送给猎户的3个儿子。看到洁白温顺的小羊羔,孩子们喜欢的不得了。每天放学都在院子里和小羊羔玩耍嬉戏。因为怕猎狗伤害到儿子们的小羊,猎户只好做了一个大铁笼,把狗结结实实地锁了起来。从此,牧场主的羊群再也没有受到骚扰。
为了答谢牧场主的好意,猎户开始送各种野味给他,牧场主也不时用羊肉和奶格回赠猎户。渐渐地两人成了好朋友。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什么呢?
我们知道礼仪的基础是“尊重”,而要获得一次有效的沟通,其基础亦是“尊重”。牧场主在听了法官的教导后,摒弃前嫌,主要送三只小羊给猎户的儿子们,是在传达给猎户一个信息,我很尊重你。而猎户为了不让狗伤到孩子们的玩物,就只有拴狗了。“尊重别人的心”。孔子曰:欲求之,必先与之。所以要获得别人的尊重,我们首先要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始终保持一颗平等的心态,更多强调对方的重要性,强调对方的主体意识和作用。对方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因此被激发与你互谅互解的心态。
在群里,经常有人讲,现在这个社会不是哪一个人单打独斗能够成功的,需要团队作战才会有成绩,这说明了一个团队里合作的重要性。团队也需要沟通,因此,我们必须也要有一颗“真诚合作的心”。猎户虽然是因为怕狗伤了儿子的羊羔,其实,他也清楚牧场主只是以此来建立一个良好的邻居关系,拴狗便是天经地义了,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双赢。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比如在摊贩前与摊主的讨价还价,上下级的管理与被管理,供应商与需求商等等,在已经不存在人身依附的现代社会里,这些关系都是因为利益的维系而存在,建立持久而稳定的关系对双方的成长和发展都有一定的帮助,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不能够怀着合作的心态、共赢的要领去进行沟通,只一味地站在自己的利益上苛刻的要求对方,沟通是很难达到效果的。
喜欢听好话是人的天性,而这主要是因为获得了别人的认同,得到了别人的赞美,当一个人被赏识的时候,他可以受到极大的激励,因此,我们还要怀有一颗“懂得欣赏他人的心”。牧场主赞美猎户的儿子,让猎户很有面子,也为猎户能接受牧场主的礼物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想一想,当别人表扬我们、称赞我们的时候,我们有什么样的表现,“会不好意思,会谦虚地说,哪里哪里,会愿与对方交流”。而当别人贬低或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会想什么?“我做错什么了,你还不如我,你凭什么这样说我?你以为就你行啊”等等一些心理不服气了思想。
在学生时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不厌其烦的讲解,能够经常性的讲一些故事给学生们听的老师总是受到学生们的爱戴,而那些照本宣科的老师,课堂总是死气沉沉。为什么?因为我们在老师不厌其烦的讲解时,得到了知识,我们获得了老师的分享,感觉受到尊重,对老师是一种付出,而我们的成绩是老师要得到的回报,这样的老师所带的班级或者课目成绩总是很优秀。长大了,我们要做什么?我们不是老师,但老师那颗“愿意分享的心”教会我们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态度,也是最好的沟通氛围。在故事里猎户和牧场主之间不是经常互赠礼物吗,这也是分享的心态。
这次乘火车回家,上车时,我看到一位先生大大小小的五个箱包,背的、抱的、扛的,拖的,我还在想:这家伙真行,出门带这么多东西,瞧我,一个简单的旅行包多简单。就在他将手中的票交给乘务员换票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噢,他拿不上去,我必须要帮他。于是我主动地说,我帮你拿吧。与此同时为了得到他的信任,我把票也交给了乘务员,然后没等他同意,我就接过了他手里最大的一个箱子。上车后,他问我是做什么的,我告诉他是个业务员,然后又主动的做了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并递上了名片。他当时很感动地对我说:谢谢你如此的真诚和热心的帮助,然后递给我一张名片,中国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从事微波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然后又说道,任何时候,只要你到了深圳或者上海,需要帮助,打个电话给我。晚上又在他执意的坚持下,吃了一顿免费的晚餐。因何得到这些回报呢?只因我真诚的为他服务,并作没有任何防范心理的自我介绍,他说我有一颗“无私服务的心”,而正因这颗心他跟我谈了他从事的工作领域,他的理想,他的企业,这是我第N次在火车上与陌生人进行的彻夜长谈了。故事里的法官大人先是答应了牧场主说如何如何,然后话锋一转,你是要敌人为邻还是朋友为邻,这就为法官轻松调解此时建立了很好的沟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