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关注下的物业管理

扬州物业网 2016-02-23 08:30

十年前,彩生活集团的前身花样年物业曾提出了一个令业内侧目的口号—“零管理费”。这一立论的依据恰恰是通过社区资产经营和有偿服务创造额外价值,弥补管理费不足,而当其价值接近甚至超过日常物业服务支出时,“零管理费”便得以实现。一时间,业内大多数企业群情激愤,认为花样年此举根本是哗众取宠的噱头,只会严重扰乱市场,对本来就陷入低潮的行业来了一次“内部攻击”。此事最终得以平息,这一口号也再无人提起。客观地说,这一口号虽然体现了如今人人津津乐道的“客户资源”,但以当时的软硬件环境而言,大概只能作为理论或者理想存在。

与这一事件几乎同时发生的另一个现象,并没有造成轰动效应却影响深远。万科物业不再参与市场竞争,原本从市场上接管的小区项目也逐步退出,最终只专注服务于万科地产建设的项目,通过地产公司的高额补贴,专注提升小区服务品质,安心处于万科产品“售后服务”的环节上。

而业内其他的品牌物业服务企业虽不像万科那样决然退出物业管理,但也在市场上拓展项目时有所选择,偏重于政府物业、写字楼、商业物业等高端(高收入)项目,对住宅小区往往缺少兴趣。究其原因,无非是住宅小区管理成本不断攀升,管理费调价却难于登天,同时小业主众多,维权意识高涨,日常纠纷让人疲于应付。

对比上述两个事件,可以清楚地看出,花样年虽然看到了住宅小区“客户资源”存在巨大价值的可能性,但在当时也仅仅是可能性而已,谁也无法仅仅通过配送桶装水、代订报纸这样的便民服务来创造足以替代管理费的收入。而万科等老牌物业服务公司以及业内的大多数企业尚未把社区与巨量资源直接等同起来,在大家看来,这些价值零星、细小,难以整合,如鸡肋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甚微。

改变这一切的,是无所不能的互联网,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模式。“互联网+社区”更是把物业服务企业的想象空间从一维瞬间提升到二维、三维甚至多维。O2O公司不断介入社区,尝试与物业服务公司开展各种合作。这些合作成败莫测,规模、效益不一,却无形中提醒了物业服务企业。宝藏明明在自己手中,人人来挖掘,最后自己却只能分一小杯羹。根本原因就是挖掘技术是别人的,整合平台是别人的。答案已经再明显不过了,求人不如求己。

问题是,平台和技术都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关键词就是“烧钱”。物业服务公司从来都是微利企业,盈利水平低,无法承担庞大资金的先期投入,对外部资本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来得饥渴。时势使然,近几年,电商的巨大成功和房地产下行,资本需要寻找新买家,物业服务公司管理、服务的规模巨大的社区终于引起了资本的注意。

关于拥抱资本的思考

如果还是用恋爱做比喻,相爱总是那么简单,相处太难。资本与物业管理这对新组合如何始终相守,最终修成正果,还需要更多的思考。

1、上市融资是圈钱的捷径,但风险更高。

资本先天就是逐利的,没有回报的预期,就不可能有投入的冲动。问题在于,社会闲散资本往往希望短期内获得回报。如果物业服务企业准备不足,搭建平台和技术开发缓慢,盈利周期过长,很可能造成投资者因失望而撤出投资。这将进一步加大资金压力,逼迫企业在技术和平台尚未完善的情况仓促上马,从而导致彻底失败。因此,在物业服务企业转型初期,不应为上市圈钱快而直接上市,而应寻找实力与眼光皆具的战略投资者进行合作,保证在“基础建设”阶段资金充足,从容做好平台,锻炼好团队,完备下一步大展拳脚的各项条件。

2.、在与资本的合作中,物业服务企业必须保持独立自主。

资本是一个巨人,它天生傲慢,控制欲极强。因此,物业服务企业在与资本的合作中,必须有能力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双方的合作处于可控的状态。物业服务企业的经营一旦受到资本的直接干预,融资的美好初衷只会变成引狼入室的幼稚和愚蠢。这需要物业服务企业具有足够的谋略,有与资本自始至终博弈的本领,相爱相杀的悲剧才不会发生。

3、与资本合作前,物业服务企业应与过去的自己彻底告别。

物业服务公司以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这样的身份生活了太长时间,低调、本分、隐忍是大部分物业服务公司的固有气质,而且老旧的管理模式和组织行为习惯一时也很难去除。如果物业服务企业自身尚未完成“脱胎换骨”,就匆忙投身其中,后果可想而知。那是一个新的游戏,那里是新的游戏场景和游戏规则,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从未面对的问题。想玩新的游戏,必先成为一个新人。

4、在大潮袭来时,每一个物业服务企业都需要尽快做出反应。

物业服务企业首先是要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估,找到准确的定位,重新规划企业的长、短期战略目标,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弄潮儿,生存与生活相比无疑更为重要。中小企业显然并不具备与资本共舞的能力,但也不能坐等被那些拥有强大资本实力的企业一口吞下。在那些正在搭建的巨型平台上,主动寻找自己的“接口”,做一个专而精的服务终端,或许是中小企业生存以及谋取未来的不错选择。

5.、与资本携手的同时,不能忘本。

物业管理与资本携手,意气风发走向新时代,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忘本正在成为现代中国的通病。不要忘记,物业服务企业的根依旧在社区,在业主,在日复一日不起眼的服务。对于海量的小区业主来说,拥有的舒适、整洁、安全、和谐的生活居住环境才是他们的根本之需。物业服务企业不能因为与资本合作热衷于商务、金融等高利润项目而模糊了焦点,忘了自己的“出身”。如果物业服务企业不仅能继续做好基础管理和基础服务,还能把一部分从市场上赚取的钱,“反哺”广大社区,那才是最完美的结局。英雄莫问出处,但也不改初衷。

来源:《中国物业管理》

收藏
感谢您的支持
您已经点赞过了
收藏成功,到个人中心查看
请登录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