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近20建设工地推行物业化管理 抑制工地扬尘污染
黑龙江日报10月28日讯 从业人员实行实名登记制度、建筑工地有专人保洁……今年,哈尔滨市加大“平安工地”建设力度,对各建设单位工地实行物业化管理,不仅提升了作业人员的办公环境,还使工程建设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并抑制扬尘污染周边环境。截至目前,哈市已经有近20个工地实行物业化管理,下一步还将逐步推广。
20日,记者在位于哈西地区的一处建筑工地现场看到,这里没有像传统工地那样尘土飞扬,而是十分整洁。进入工地的每个工人都随身携带着一张卡,这张卡就是工地的通行证。“每天几点进入工地,几点离开工地,在哪个区域工作,除了视频监控外,通过刷卡,都会留下记录。此举既方便工人的调配和管理,也便于合理安排工期。”一位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每个工人进入工地,还要佩戴不同颜色的安全帽,黄色是施工人员,蓝色是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红色是管理人员。这样一来,整个工地的施工情况,一目了然。记者注意到,工人的生活区统一配建了洗澡间和洗漱区。该负责人表示,通过物业公司的专业管理,可以使建设单位一门心思放在工程建设上。“为了保障作业人员食品安全,工地食堂或是小卖部都办理了工商登记手续,会定期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现场一位物业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除最重要的安全外,抑制扬尘污染也是工地管理的重要环节。环顾整个工地,记者注意到,每个区域有专人负责清扫和保洁,垃圾清运也有专人负责,日产日清。物料区内堆放的物料上都覆盖了绿网,整个施工环境整洁、有序。同时,工地上还停放着一辆洒水车,一旦有土方作业时,洒水车会一直喷水抑尘。据介绍,即使没有土方作业,洒水车每天也会定时作业,减少扬尘污染。“建筑工地通过引入物业化的专业管理,并将人性化服务理念渗透到整个服务各个环节,介入到不同的建设阶段,使工地管理的绿色、安全理念得以实现。”哈尔滨市建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后还会选定一些大型的建筑工地,逐步推行这种专业管理模式,使更多工地成为绿色文明工地。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今年哈市建委加速推进“平安工地”建设,对在哈各建设单位工地实行物业化管理。在施工现场围挡、生活区等部位,哈市通过彩绘喷图、悬挂条幅和标语等方式,开展以法律知识、安全常识、警示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提高了施工作业人员的法律及安全防范意识。
-
深圳福田区住宅小区疫情防控工作标准化手册培训资料 43677
-
疫情之下,决定你生活水平的不是房子,而是物业!业内关注 43294
-
“职业物闹”,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物业要警惕、政府要重视、公安要严打!业内关注 141608
-
热议中的冷思考——关于物业服务价格松绑的几点看法业界评论 37393
-
沈建忠:为“标准建设年”定基调专家访谈 45738
-
物业管理行业未来的三个基本判断业界评论 121400
-
保姆纵火案遇难家属起诉绿城物业和消防 杭州中院正式受理业内关注 61678
-
新修订《安庆市物业管理办法》亮点解读政策解读 30538
-
池州市引入仲裁机制破解物业收费难业内关注 25673
-
未按时交存物业专项维修资金 深圳59家物业企业上“黑榜”业内关注 29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