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经济适用房不能只“经济”不“适用”

iwuye.com 2009-10-18 08:51

作为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适用住房是现阶段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方式之一。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省城合肥,部分经济适用房项目却遭到了市民的冷遇。

经济适用房是指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由城市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集资建房单位建造,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简单地说,它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

合肥市第一个经济适用房项目叫同和民康小区,已经交付使用有两年多的时间了。10月13日下午,记者一进小区采访,居民就急切地向记者反映:自从2006年12月搬入同和民康小区以来,他们一直饱受“路难行”的困扰。两年多来,他们每天要步行3、40分钟才能到葛大店镇,再坐公交车到市里去工作、办事,生活非常不便。居民王大妈:“交通是不方便,我们出去太远了,我们老人家买菜都不方便,我到葛大店要四十分钟才能到。”

小区物业办负责人李先生告诉记者,交通不便不仅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也直接影响了此处房子的入住率,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管理问题。李先生:“主要问题就是交通,相关配套还没落实,最头痛的就是公交。唯一一条土路下雨天都走不过去,那是废路,不是路。这边的业主基本是以打工为主,是低收入家庭,你想想看他们要住在我们这边,生活上肯定不方便,而且自己还要交费,业主就觉得得不偿失。这种情况造成他们还住老房子,国家投资的房子浪费了。现在入住率低造成了物业费很低,我们现在很难经营下去。”

记者了解到,同和民康小区物业办属于安徽新鑫物业管理公司,2006年底,他们经过投标接手了同和民康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按照规划设计,同和民康小区一期应该有住户1327户,但是现在最多的时候也只有400户入住。由于是经济适用房,小区的物业费收得很少,每平方米只要3毛8分钱,现在入住率那么低,他们的物业费拖欠了近24万元。物业管理费太少,连小区管理的日常开支都难以支付,更别提其他的了。

小区物业办负责人李先生还告诉记者,他们刚刚接手同和民康小区时,就听说这边要通路、通公交,可是几年过去了,周边公共配套设施仍然滞后,“路难行”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最近几个月,他们一直在打电话或发函找开发建设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希望能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至今仍然杳无音信。李先生无奈地表示,如果问题得不到改观,物业办有在今年12月合同期满后,就有可能退出同和民康小区了。李先生:“我们物业和业主处了三年感情都不错,我们也想继续服务下去。我们走了,其他物业进来,不解决问题还是形成恶性循环。现在都讲双赢,我们这个叫双输。业主受到损害,小区没有物业,业主生活肯定受到影响,物业经营不下去亏本也受到伤害。怎么搞,我们现在也很急,也很无奈。我们也抱着希望活啊, 12月份,我们实在经营不下去了,我们确实有退出这个想法。”

两年多前,无论是业主,还是物业公司都是满怀希望地来到同和民康小区,两年多后却苦恼不堪。对此,合肥市住房保障中心主任孙浩这样解释:“同和民康项目毕竟是第一个项目,在有些问题的考虑上却是没有那么远。那个区域目前规划也进行了调整,包括道路建设的规划调整,导致入住率、小区的出行都面临一些困难,但我想这个时间不会太长,小区日益成熟以后势必带来市政设施的不断完善,包括通公交车等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按照孙浩主任所言推测,同和民康项目因为是第一个经济适用房项目,所以考虑不周到在所难免,那么新建的安徽省最大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合肥市滨湖惠园小区受到冷遇,又是为什么呢?

在今年滨湖惠园经济适用房第二轮申购结束时,面对每平方米2827元的全装修经济适用房,1000多套房源只有264户家庭申购。这与1年前,滨湖惠园经济适用房第一轮申购时, 2137户家庭申购2004套房源的火热景象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记者从合肥市住房保障中心获悉,申购滨湖惠园经济适用房成功的家庭有不少弃购,最终真正算是“卖出去”的房子,其实只有800多套。

收藏
感谢您的支持
您已经点赞过了
收藏成功,到个人中心查看
请登录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