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山:请直面微博时代

物业百晓生 2012-09-14 08:30

写给《住宅与房地产》20周年

应张红喜总编邀请,为杂志出版20周年写几句话,实为难得之为。之所以说“难得”,盖因若非赶上微博时代,此等幸事大约万难参与。

半年多前,在微博上偶遇红喜,那是他微博还没加V,也没实名。与红喜熟络的人中,有我印象颇佳的“温婷Celine”,也有邀请我去南京讲课的“金陵肖石”。仿佛在咖啡厅里朋友聚会时偶然相遇,与红喜隔空问答几句,简短而直接。随后知道,彼此都热爱诗人海子和他的诗,也都关注物业管理行业的困境及出路,于是互相收听,继而私信深入交流,并成为直、谅、多闻的朋友。

这是微博时代里,典型的社会交往方式。

微博的存在,已经是当下中国每一个人都要直面正视的生活背景。

在大陆之外,微博的鼻祖被称为“twitter”;在四海以内,被中国化后的推特被称为“微博客”,简称“微博”。微,指每次发言不能超过140个字。说话啰嗦的,初上微博,会被急死。因为完全不如博客那样,可以长篇大论。而话中无物、目中无人的,则渐会陷入孤独境地,落得个自讨没趣;至多就是自说自话、自得其乐。

记得焦点网“业主之声”论坛的版主陈兵禁不住众人相劝,从论坛移步微博。几日之后,他不禁感慨,有了微博,谁还玩论坛啊!这就是微博时代的网络发言方式:直接,干脆,无须遮掩,一言中的。

微博之所以在三年左右的时间里,吸引超过2亿用户每日里抱着电脑捧着手机孜孜以求,在于可以充分地即时互动。发出微博,会立刻在收听你的博友那里显示出来。话题有料,当时回复,开始交流。而且,这种有料话题的传播,是以几何量级倍增方式传播的。要是被一个有上百万听众的加V名人转发了,这个话题的传播很可能不再是发散,而是“发酵”只是这种发酵的效果是好是坏,颇有些听天由命的意味。

去中心化,是微博的另一个显着特征,更把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的这一进程急速向前推进。且不管你是名人专家、公知学者,还是政府微博、官方账号,一言一行都在那里摆着。一言不合,轻则拍砖,重则拉黑即刻取消收听关系。被拉黑,好像是微博里彼此交往时最严苛的惩罚了,其实不然。若是遇见深得苏格拉底辩论术精髓的博友,纵是拳拳豆腐心,也会在对方穷追尽问的逼迫下,生出一了百了的念想因为你的听众都在眼巴巴地看着你如何应答。面对逼问,你能不能回答,你将怎么回答,犹如哈姆雷特之问:2B,ornot2B,isaquestion。稍有不慎,就足以令你铸成千古失足的大错。

无处遁形,是微博时代的第三个特点。前日,与一位中山大学的老师聊天,问他为何不上微博。答曰:现在的课程压力很大,而学生也都聪明得很。若真是言行不慎,被每日趴在微博上的学生看到,岂不坏我师名。听闻此言,当即奉劝:微博还是要上的,多听多看,但可潜水为主。不上微博,着实会落后的。

当然,对个人而言,不上微博虽然落后,但不会挨打;但对于机构而言,不上微博,却面临着随时可能爆发的民意压力。稍有迟滞,就可能变得被动。仅举一例说明:

某日,某知名地产商开发的某小区的业主在新浪微博发帖,言称在于客服人员交流时遭遇不当言辞和对待。帖子发出,迅速被转发开去。转发者中有该地产商其他小区的业主和业委会成员、有长期关注和参与业主维权与社区治理的众多博友、有物业行业从业人士,也有几个购买了该地产商的楼盘后因质量问题而集体在微博维权的购房人。大约经过半天左右的发酵,话题已经蔓延到该地产商所开发楼盘的质量、其物业服务的策略和品质,参与话题者自然是有褒有贬,更有好事者,频频把该话题@(艾特,意即发送给被@的人看)给该地产商的前董事长,希望其公开发言。这不亚于原本是一个县城级别的新闻发布会,但有人直接把电话打到国务院要求温总回答问题。虽然现实中,这种越级提问不可实现,但在微博上面,去中心化和扁平化就意味着谁都可能会被@到,要求表态。

好在,这是一家训练有素、颇会公关应对突发事件的地产商。从集团公司负责物业管理的老总,到物业公司的官方微博,先后有序地出来表态并致歉。如此这般,事情也在几乎要发酵到临界点时,平息下去了微博时代里,要敢于面对、积极应对,才能在事件和话题没有发酵到发酸变臭之前,消解话题,消除影响。当然,任何话题的长尾效应是无法根除的,因为微博时代的话题可能随时会被截屏,更应为无法将每个微博用户的应用端上保留的话题内容逐一删除,只要言行不慎,原本已经平息的过往话题,就可能会被“扒粪”“掘坟”,死灰复燃。

引述微博上非常有名的一段话,作为概括:【微博是什么?】1.微博是腐败的曝光机;2.微博是谣言的粉碎机;3.微博是真相的挖掘机;4.微博是自由声音的发动机;5.微博是民众微言的呼吸机;6.微博是社会空气的清洁机;7.微博是事件记录的影像机;8.微博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永动机。

微博具有自律和他律的双重效用。当然,对有担当有尊严的“人”而言,即使没有进入微博时代,也会谨言慎行;对那些惯于肆意妄为,全然不顾社会道义和历史审判者,已然习惯了天下任我行走的态度,全然不需扭捏,更谈不上自律他律了。

肆意妄为者,大约都是神经大条之人,惯于忽视一切新鲜事物。他们通常会对微博时代的来临,茫然无知。幸好,我在这些年里已然熟悉的一些名字和企业,都不是这般大条:

从业主群体中走出的活跃人士,包括北京的舒可心(@舒可心)、北野(@北野的理想国)、蔡若焱(@蔡若焱)、陈兵(@斩木为兵__陈兵)、任晨光(@南岩律政)、郭卫建(郭卫建__上地西里),上海的金鑫(@金鑫)、刘生敏(@刘生敏),广东的伍嘉穗(@善良的小公主09)、孙威力(@孙威力),湖北宜昌的冯向荣(@冯向荣)等等,都已经在新浪微博频繁发声,探讨交流。

一批以往可能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全国性讨论的维权业主和业委会成员,也通过微博聚合起来,包括陕西西安的@一缕夏日阳光168、安徽合肥的@坦率9851、广东的@海龙湾姚姨、湖南长沙的@浅见GBTO-NET,等等。粗略估计,通过微博加入业主大合唱的各地人士,几千近万总是有的。

北京一位参与过业委会筹备的年轻人致力于联合各地业主力量,传播业主社区治理经验,他的账号@业委会通讯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已经有2200余听众。这已经相当不错的成绩!

南京的@金陵肖石(物业公司老总)、@无为_wt(物业公司老板,曾任本小区业委会副主任)与@老哈马斯、@太阳公公5198、@陈默默50129等几位来自各小区业委会成员,组成了@南京和谐社区论坛,共同探讨小区的和谐治理之道。而几乎同时,广东深圳的业委会成员们与红喜一起,促成了@深圳业主论坛。这是巧合?抑或天意?

微博展现出来的感人力量,不可忽视。上海学者郭圣莉(@郭圣莉)长期致力于研究社区居委会。但在微博上感受到业主们的勇敢和执着之后,也已加入业主社区如何完善治理的讨论。而北京的郭于华(@郭于华_四世)、陈幽泓(@陈幽泓)、南京的朱宪辰(@朱宪辰)等诸位教授,也一直在关注着微博上的业主群体,并持续互动。

依红喜总编辑的“五大逻辑力量”之说业主、物业企业、开发企业和政府部门中间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物业企业及“物业人”参与到微博讨论的,也已不少。从我最早结识的@六个酒瓶、@金陵肖石、@活力Laogao,到@太阳_黑、@逍遥津2012、@青虹物业李知诺诸位,都令参与互动交流的业主们获益不少。当属行业翘楚的陈之平(@陈之平微博)、朱江(@公元物业朱江)、朱保全(@大宝见闻)、温婷(温婷Celine),虽然平日话语不多,偶尔发言,也有分量,颇受关注。

但是,相比于“业主力量”,物业企业及物业人在微博上的活跃度显然是不充分的。以“物业”为关键词,搜索新浪微博里的注册用户,共得50页搜索结果,每页20人,其中包含了物业企业、物业行业媒体和物业人。虽然这是系统设置所致,但仅这千人之中,乐于与业主对话的,并不很多。其中很多ID的发言数和粉丝数都是个位。

开发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中间机构等持续与业主群体对话的,更是罕见。

或者会说,难道对话是“活跃”的唯一标准么?答曰:是的!

对话产生交流。交流之后,或是各执己见、或是达成共识。无论各执己见还是达成共识,交流能保持互动,这是彼此信任的基本条件。

周星驰的经典电影《大家西游》中,唐僧曾对悟空苦口婆心地絮叨,“哎呀悟空你也真调皮呀!我叫你不要乱扔东西嘛!乱扔东西是不对的??????你看我话还没说完你怎么把棍子也扔掉了?月光宝盒是宝物,乱扔会污染环境的,砸到了小朋友怎么办?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嘛??????你干什么?哦你想要啊?想要你就说嘛,你想要我当然会给你的,你想要我当然不会不给你的。不可能你想要而我偏不给你你不想要我又偏要给你大家讲道理嘛!想在你说清楚你到底想不想要??????”

事实上,微博时代里,业主们在微博上每日里都如唐僧一般絮絮叨叨,讲着自己对小区的不满、对政策和法律的看法和理解,讲着物业企业应该如何。若物业企业、物业人能如唐僧一般,和业主们一起相互絮叨,想过会是什么效果么?

而政府官方微博里,以我之见,做得最好的应该是@银川物业银川市物业管理办公室的官方微博。不仅发布信息,还经常与社会各界互动,包括解答业主投诉和提问。相较之下,其他一些地方的官方微博,只是单向发布,极少互动。时日长久,变成自说自话了。

更为可悲的是,各地物业协会在微博发声的,寥寥无几。开设账号的,只有@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北京物协、@贵州省房协物业管理专委会、@长沙市物业管理协会、@韶关市物业管理协会等等,总共不超过十个。细细看来,特点颇为一致:都没有认证,都久未发言。

微博时代里,不会说话的,怠于对话的,时日长久,就会自觉无趣。

说,或者不说,微博都在那里;做,或者不做,时代都在继续。微博不仅是聚合器,令志趣相投的人们同声相吸;还是放大器,把社会中各色人等的特质充分显示给社会看。而且,更是一个变压器:让自力奋发的弱者变强,让傲慢无为的强者靠边。

过去常言,“人在做,天在看”。微博时代已然变成,“人在做,博友在看”,不仅在看,还在转发和评论。

拉杂说了许多,似乎与《住宅与房地产》出刊20周年关系不大。但是,微博就在我们中间,这是大家共同的时代背景。往后看,物业管理行业已然三十年;往近看,微博出现仅仅三年。每一个人,无论身处行业,还是社会,都夹杂在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

或如红喜所言,积极主动地迎接“行业二次变革”;或如微博博友所言:改变,已然正在并且必然发生;无论幸,或不幸!

是为赠言,送给每一位身处这个时代中的人们,和《住宅与房地产》杂志。

收藏
感谢您的支持
您已经点赞过了
收藏成功,到个人中心查看
请登录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