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中国物业管理》杂志协办委员会会议召开之际
著名的新闻人普利策有句名言:“倘若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记者就是船头上的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暗礁险滩,及时发出警告。”对于《中国物业管理》杂志,我也常常这样想: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一本行业期刊,在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的领导下,特别是在谢家瑾会长呕心沥血的亲身参与和指导下,业已成为物业管理行业的“望者”。
自创刊以来,《中国物业管理》杂志紧紧围绕行业的改革发展,及时解读法规政策,报道和研讨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宣传行业形象和企业风采,较好地促进了行业学习和交流,杂志正以其媒介的角度和力量发挥着积极的独特作用。
我与《中国物业管理》
一直以来,我就是《中国物业管理》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杂志”已经成为我的良师益友,渗入到了我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每个月,我常常犹如期待一个老朋友一般地期待着它的到来。收到杂志,必先睹为快,每每阅读,都有醍醐灌顶般的畅然,如沐春风般的欣悦。适逢杂志第九届协办委员会会议召开在即,我想从作者和读者“两者”的身份来谈谈体会和建议。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是,这些年来,一再地阅读使我与杂志的距离越来越近,越来越有老友般的认同和亲近,我也越来越有一吐为快的愿望,我愿意将我的思考与探索与更多的人分享,我期望通过投稿使自己与杂志更贴近,使自己得以成长和提高。于是我就成了一个蹒跚学步的撰稿人。
因为受自身职业和水平的局限,我的文章一般是以工作总结和学习体会为主。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工作中有颇多感触和想法,但很多都如璞玉般未加整理和推敲。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向杂志投稿,促使我将工作中的诸多做法加以总结提炼,力求呈现最佳的文字给读者。比如,我的发表于2009年第3期的拙作《200万m2的坚守》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200万m2的坚守》文章的背景是这样的:我所在的公司是完全市场化的企业,背后没有开发公司的支持,只能够自己到市场上去找项目。创业之初的头几年,公司接的项目绝大部分是二手楼盘。这种二手楼盘有一些是因为前期物业服务企业在运作的时候成本管理很不理想,不得已放弃管理,我们接手后也一样惨淡经营。这种局面就我们来说是“三面架机枪,只能走一方”,为此,我们必须摸索到二手小区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找到成本管理的窍门和途径,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才能迎来姹紫嫣红的春天。要想把多年的实践总结出来变成理论,还是要感谢杂志社的老师们,是他们的指点和鼓励,才让我将多年来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逐一梳理,经过不断的反思和提炼,经过反复推敲几易其稿。后来,此文发表后,在全行业引起很大的反响。
我撰写的另一类文章是阐述学习体会方面的。去年的九月份,我在《中国物业管理》杂志上看到一篇谈“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文章,阅罢我不禁击节称好,文章深刻分析了当前物业服务企业的现状与局面,提出了作为现代物业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文中援引谢家瑾会长对物业行业社会责任的阐述十分精辟:物业管理有利于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谢家瑾会长的论述精到透彻,引起我强烈共鸣。反思我们企业的做法,这些年来,也算是为社会尽了绵薄之责。比如,多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解决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就业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坚持将其放在公司各项工作的首位。我们努力做到让这些社会的弱势群体劳有所得、劳有所学、劳得其所。我在有感之余不由得意犹未尽,也提笔撰写了一篇题为《我看企业责任》的文章,阐述了我对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后来,此文也在《中国物业管理》杂志发表。
关于扩大杂志行业影响力的一些想法
因为爱它,就巴望着它能得读者所愿地日趋美好;因为爱它,就对它寄予了更多的期冀。所以,当杂志社的老师与我沟通杂志办刊的建议时,我日夜萦怀地为它谋划,为它盘桓,为它期期艾艾。
首先,作为一本全国性行业刊物,它应该是权威性的、辐射性的,更应该是高屋建瓴的。杂志社可以与国内强势媒体联合,有意识地打造具有标杆性质和楷模性质的行业标兵,让物业管理标兵走向全国,用正面形象扩大行业影响力,用正面形象改变行业印象。杂志社还可以跨出行业搞活动,与团中央或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开展评选如“行业服务十佳标兵”或“行业服务十大明星”等活动。这样,通过联办单位的影响力,彰显物业管理行业的风采,塑造行业的形象。当然,如果能与物业管理三十年庆主题宣传交流活动相融合,效果会更佳。
其次,作为一本全国性行业刊物,它应该是指导性的、引领性的。我本人非常喜欢“卷首语”、“专题聚焦”这些栏目,认真阅读它们,其收益是不可言说的。这些栏目的针对性、指导性、及时性很强、很到位。尤其是谢家瑾会长的卷首语,可以说是行业发展这艘大船的灯塔,指引着行业的发展。
第三,作为一本全国性行业刊物,它应该像章鱼一样长出触须,建立各级记者站。这样,可以让杂志更具有生命力和执行力。因为,要办好杂志,不能让杂志社的同仁们唱独角戏,还要充分调动杂志协办单位的积极性、能动性。关于这一点,可否采取以省或直辖市物业管理协会设立《中国物业管理》杂志记者站,其组织结构图如下:
记者站主要是做好发行、约稿、组稿等工作;特约撰稿人主要是做好发现信息,做好写稿投稿等工作。
此外,根据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构成特点来看,项目经理绝对是行业的中坚力量,如果增加《项目经理之家》、《员工之友》等类似栏目,应该是个不错的尝试。物业管理的服务基础在于项目,项目的成败成就于项目经理的能力。特别是伴随着物业管理师制度的推行,这类栏目的意义会更大。因此,提高项目经理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对于企业是重要的,对于行业也是重要的,如果我们的《中国物业管理》杂志能开设这一栏目,专门为项目经理提供职业精神“食粮”,并将这类栏目办成项目经理必读之文,无疑会使项目经理如虎添翼,为他们的成长带来莫大的帮助。我还建议再开设一点关注基层员工的栏目。如果我们的《中国物业管理》杂志适度向下倾斜,适度表现出它的“亲民性”,会为更多的人所喜闻乐见。在此类栏目里面可以搞一点访谈录、成长录,展示成功员工的心路里程,提高员工对行业的关注度。那么,这样的杂志有什么理由不得到全行业的喜爱和呵护呢。
可以说,《中国物业管理》承载着物业管理人的光荣与理想,就像普利策所说的,它像一个“望者”,为我们这个行业默默地守候着、望着。◇
作者系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副秘书长、成都金房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编辑:杨萌
-
深圳福田区住宅小区疫情防控工作标准化手册培训资料 43525
-
疫情之下,决定你生活水平的不是房子,而是物业!业内关注 42955
-
“职业物闹”,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物业要警惕、政府要重视、公安要严打!业内关注 140794
-
热议中的冷思考——关于物业服务价格松绑的几点看法业界评论 36971
-
沈建忠:为“标准建设年”定基调专家访谈 44346
-
物业管理行业未来的三个基本判断业界评论 120564
-
保姆纵火案遇难家属起诉绿城物业和消防 杭州中院正式受理业内关注 61365
-
新修订《安庆市物业管理办法》亮点解读政策解读 30353
-
池州市引入仲裁机制破解物业收费难业内关注 25341
-
未按时交存物业专项维修资金 深圳59家物业企业上“黑榜”业内关注 29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