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只能当保安 这是物管学生的悲哀?
物业管理行业在中国大陆地区经历了30年的快速发展,为行业培养专业性人才的各类高等院校,在一定程度上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智力保障。作为中部地区的一所公办专科院校,笔者所在单位从2007年起开始举办物业管理专业,培养专科层次的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经过5年的发展,已经先后培养了三届毕业生,毕业生先后服务于本省及部分生源地城市的物业管理行业。在这三届学生的毕业实习和初次就业中,很多学生都经历过一段迷茫,在实习活动或工作中,时常有一种找不到岗位、认不清定位的困惑,明明在大学中学习的是“物业管理”专业,但在现实中常常从事的却是一些似乎没有技术含量的服务工作,或者总是感觉自己游离于“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与“一线服务”之外,脑海中时常会产生一种疑问:谁偷了我的岗位?
高校物业管理专业教育的定位
从2009年至今,笔者所在单位先后将三批学生送往合肥市相关物业管理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作为高职专科层次的物业管理专业,目前,多数院校都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基层管理人员”或者套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所设定的职业名称——物业管理员,甚至定位于更高层次的“物业管理师”(国家三级)。至于专业的学科定位,又存在着比较混乱的认识和观点,工程管理类、经济管理类、公共服务类、建筑类、房地产类皆有认同。在生源方面,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文理兼收”成为专科物业管理专业的主要生源类型。为了留住生源、克服社会上的偏差性认识,很多院校在入学时就将培养“高层次管理与技能复合型实用人才”作为学生的标准并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多数学生也渐渐地将自己定位于未来的管理者,将要从事的是相对高端、技术含量较高的物业管理工作。
一线物业管理企业的岗位设定
有人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这句话,似乎用在物业管理专业学生身上比较适合。学生在校园里形成的认识导致其工作期望值很高,特别是在中部地区,由于物业管理人才中高学历和专业对口人才数量的不足,专科层次毕业生成为了行业中具有相对较高学历层次的人才,学生对自己的价值期望相应扩张。与之相反的是,在学生顶岗实习中,一线企业所提供的岗位却主要集中于秩序维护员、客服员、楼管员、收费员等服务类岗位。在现实中,多数企业也并没有设置“物业管理员”岗位,即便设置,也与院校所设定的专业定位中的诠释存在着很大差异,实际上成为集合客服、收费、楼管的一种综合性服务岗位,其从事的工作也仅限于具体的服务执行工作,主观能动性层面的“管理”含量很少。于是在短则1周、长则6个月的实习中乃至初次就业时,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只能从事更加容易上手且企业人力缺口最大的秩序维护员、客服员或收费员岗位。面对以上环境,很多学生就自然的产生了“谁偷了我的岗位”的疑问。
教育与行业错位的原因
近年来,物业管理专业成为众多高职院校、乃至本科院校的新兴专业,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物业管理相关的硕士、博士教育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着。然而受到传统大学教育的影响,目前,由于对高等教育的“较高”认识以及应对物业管理专业“冷进热出”现象,多数高职院校对于自己培养的学生存在着一种定位偏高的现象;此外,由于传统理论知识讲授方式根深蒂固,也使得高职教育还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当前,中国的高职教育在量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着严峻的如何提高“质”的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现有高职教育中,在教师队伍方面,一般还是选择传统的具有理论性偏向的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真正来自一线的物业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当然,物业管理行业由于其年轻和历史原因,从业人员往往来自各个行业多个领域,本身也比较复杂,真正的专业型人才数量也不足。
另一方面,我国的物业管理整体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地区之间的差距巨大,很多城市尤其是三线以下城市,物业管理的普遍认同度还比较低。在这些区域中经营的各类物业管理企业,也只能顺应现实无奈地选择减少服务项目、缩减服务费用、降低服务标准,在企业岗位设置中,对于一线服务岗位的需求比率相应提高,而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则大幅度降低。以合肥市为例,由于城市的发展,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其中许多人员就来自安徽全省各地的县城、乡村,收入的提升使得其能够在城市过上较好的物质生活,但是由于物业管理在县城发展严重不足,在乡村中缺位,这些人员对物业管理还存在着一个建立认同的过程。
教育与一线差距,导致了两者之间的错位,岗位就这样被现实“偷”走了!
找准教学定位 正确引导学生
由于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中,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实际上十分缺乏关联性,多数高中毕业生对于高校的认识非常模糊,加上历史上所存在的认为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观点,致使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期望值过高。面对现实的状况,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反思,找到教学的定位。当前一些学校有计划地开展以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就是一种较好的改革,学生通过流程化的项目内容,完成对专业的理性认识,并配合以实际演示、操练,加深了对自己未来所从事职业的认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好扎实的引导工作,给予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及其未来延伸行业的客观评价,更需要明确一点,高等教育交给学生的更多是侧重在职业的基本素质(包括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基本技能),这仅仅是未来从事职业的基础之一,尤其要强调“之一”的地位。回顾笔者所在单位三届毕业生,绝大多数学生毕业时几乎从事的都是物业管理企业中最基层的服务工作,之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经有多位同学从基层服务岗位中脱颖而出,成为企业项目经理,甚至其中有1名学生已经组建了属于自己的物业管理公司,管理与服务面积近10万平方米。如此快速的提升状况,在很多专业、行业是很难想象的。因此,高校给予学生的正应该是一种通向“提升”之路的基石,如何建造宏大的建筑还需要不断地积累。“管理”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性与技术性也决定了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之初的艰难。
行业重视人才 科学规划资源
教育的努力也绝对离不开行业的支持,都说“二十一世纪最宝贵的是人才”,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正在发展的新兴行业,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说,行业产值相对比较弱小,话语权不足,很多一线企业还在生存的压力下缓慢地探索着,为了降低经营成本,选择以服务人员为主的员工结构也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一线企业还是要注重人才的引入和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自己资产的观点和认同也在进一步加深,物业作为一项巨大的资产形式,必将需要良好的经营与管理,物业管理将在未来更加凸显其“资产管理”的特征,对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要将进一步提升。目前,高校培养的各类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正成为这些人才中的一股生力军,企业在对待实习学生或应届毕业生时,也要注重能力的引导、加强培训与职业教育,灌输人才发展与成长的思想,注入“希望”,让这些人才能够在认真从事服务工作的前提下,清楚地看到眼前还存在着一条明确的、通过努力可以走上更高层次岗位的路径。以笔者所在单位的学生实习为例,实习单位安徽某国有二级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在主要设置秩序维护员与客服员岗位的同时,还专门拿出两个小区的主任助理岗位给学生进行轮换式实习,正是一种较好的培养模式。
希望在前方
“谁偷了我的岗位”是物业管理行业发展中遇到的一个结构性问题,职业教育作为行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积极的帮助。从事物业管理教育的教师、培训师也是“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中的一员,应该置身与行业之中,这一点还需要国家各级物业管理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扶持。在未来的某一天,如果能够借鉴西方的专业发展历史和经验,由《现代物业》这样在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媒体搭建平台,建立专属的、稳固的“物业管理教育者协会”,建立长效互动与研究机制,或将是一种有效的尝试。通过政府、一线企业、高等院校、行业媒体的共同努力,相信物业管理人才期望与现实存在“落差”的问题一定能够解决。
-
深圳福田区住宅小区疫情防控工作标准化手册培训资料 43543
-
疫情之下,决定你生活水平的不是房子,而是物业!业内关注 43000
-
“职业物闹”,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物业要警惕、政府要重视、公安要严打!业内关注 140994
-
热议中的冷思考——关于物业服务价格松绑的几点看法业界评论 36971
-
沈建忠:为“标准建设年”定基调专家访谈 44745
-
物业管理行业未来的三个基本判断业界评论 120755
-
保姆纵火案遇难家属起诉绿城物业和消防 杭州中院正式受理业内关注 61412
-
新修订《安庆市物业管理办法》亮点解读政策解读 30388
-
池州市引入仲裁机制破解物业收费难业内关注 25381
-
未按时交存物业专项维修资金 深圳59家物业企业上“黑榜”业内关注 29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