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想少出钱物业要降成本 “劳务型”电梯维保隐患大

物业之家 2013-06-17 10:08

电梯事故频频发生,不少电梯还是超龄服役,电梯安全监管问题越来越受关注。然而,种种迹象表明,部分电梯安全管理和维护保养形同虚设。"一个维保人员骑着自行车兜一圈,5分钟检查完毕走人。这样的情况也是有的。"上海市质监局局长黄小路在日前举行的市政协重点提案督办活动中说。

最多要管50台电梯

目前,上海电梯总量16万台,居全国城市之首。全市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电梯1.4万余台,使用年限超过20年的2500余台。电梯数量年均增长12%。

维保专业人员的缺口也日益明显。来自质监局的数据称,目前上海共有持证电梯维保企业287家,实际从事电梯维保工作的持证人员4000多人,人均维保电梯约35台,个别单位为了节约成本,人均维保量超过50台。

"在这样的劳动强度下,维保人员减少或敷衍维保项目的现象,时有发生。"黄小路说,去年29家企业因维保质量较差被列入"黑名单"。另外,还查出了存在非法维保、违规分包、挂靠等行为的维保单位,注销了33家的许可资质。

维修工技术能力在下降

有一个现象,上海市多起电梯事故中,死伤者大多不是乘客。2006年至2012年,上海共发生电梯事故24起,18人死亡,17人受伤。电梯事故大多发生在安装、改造、维修和日常保养等环节,原因多为安全管理不善、违规作业等,死亡人员90%以上为作业技能、安全意识欠缺的外来务工人员。业内人士表示,电梯安装维修是一个技术活。比如曳引钢丝绳二次保护装置通常不会用到,但在发生意外情况如钢丝绳被切断时就会起到作用,能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可有些维修人员不懂技术,想当然地把这个装置拆掉了,一旦发生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在国外,电梯维保需要有工程师资质,才能出具报告。他们的收入比其他技术工人要高。"安翊青委员说,国内该工种收入则刚好倒挂,因而准入门槛也在降低。

电梯维保工作正逐步从"技术性服务转变为劳务型服务",市质监局也认同"维保人员技术能力明显下降",大部分维保人员均是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非熟练工数量不断增加。他们认为,原因在于"电梯维保市场价格的恶性竞争"。据张恩迪在提案中披露的数据,每台电梯维保成本在400至500元/月,有些小公司报价却低至200至300元/月,甚至更低。

"一些电梯维保单位为承揽业务,常以低报价招揽生意,迎合某些使用单位节省成本的心理。"黄小路说,"业主想少出钱,于是拖欠物业费;物业公司想多收钱少支出,最好费用打统账;维保单位就想,给钱少,少做事。"实际维保过程中,维保单位就用减少次数、项目,甚至转包、分包方式控制成本。

维修操作细节将公示

上海市质监局认为,部分维保工作形同虚设,也因为电梯使用单位普遍存在"以包代养"问题。尤其是小区物业管理企业,与电梯维保单位签订合同后,就认为电梯运行安全是维保单位的事了,不严格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疏于对电梯维保工作质量的监督。

为了避免维保人员5分钟兜一圈走过场,黄小路称,将健全电梯监管的体制、机制、落实监管新模式。如采用远程监视、物联网技术,诊断电梯运行状况。完善电梯安全状况档案,"维保人员检查了哪些零部件、情况如何,工作人员何时到场、停留多久,都将一一记录并公示,便于监管。"

此外,对于提案中提出的制订行业指导价格防止恶性竞争、提高电梯维保人员收入和增加技能培训等建议,市质监局给予了"采纳解决"的答复。市质监局负责人表示,目前电梯行业协会正着手开展电梯维保行业收费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同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指导企业结合行业实际,通过工资协商,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电梯安装维修工"职业培训项目均已纳入本市鉴定公告,面向社会开考。该项目已纳入本市补贴培训目录,以帮助提升队伍整体水平。

收藏
感谢您的支持
您已经点赞过了
收藏成功,到个人中心查看
请登录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