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平:有了快感,你就叫

物业百晓生 2012-09-13 08:30

深圳《住宅与房地产》杂志创刊20年了。我目睹着这本杂志从婴儿到孩童到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我也亲眼见证了这本杂志从半官方起步到靠物业公司赞助到被物业公司争相阅读的坎坷经历,这本杂志伴随着我的职业生涯一路发展到今天真的不容易。今天,当为这份主要阅读对象为物业管理企业的杂志创刊20周年生日祝福时,让我再次陷入深思。

每次当我看见小区基层人员默默无闻的身影,看见办公区众多年轻从业者兢兢业业准备开始一天工作的神情,似乎一片祥和、满足与平静。难道大家都很得意于一亩三分地几千甚至几百元的产出?难道所有的企业管理者面对每年一串串的红字都无动于衷?难道我们自诩的朝阳行业就是日复一日机械地做着同一件事情?难道我们最重要的工作真的就是增加就业、安置剩余劳动力、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

当我们沾沾自喜于物业管理为国家解决了上千万人的就业机会、为GDP做出了1.2%的贡献,为政府承担了过多的服务职能而真正成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中坚力量,大多数的物业管理企业在发展商的默认下过着小富即安、碌碌无为小日子的时候,有谁何尝想过,物业管理企业作为企业存在的目标和意义是什么?物业管理应该发挥的真正职能是什么?物业管理在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中真实的价值和使命是什么?物业管理的明天和未来是什么?

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新生企业存活5年的几率是10%,存活10年的几率是5%,但这样的规律在物业管理行业却根本不适用。几乎所有的物业管理企业从衍生(而不是诞生)之日起,在发展商的庇护下固守几个甚至一个小区苟延残喘,物业管理已逐渐沦为知识时代信息时代最缺乏科技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甚至可以说,物业管理已成为经济发达地区制约生产力发展、制约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从30年前物业管理在深圳起步至今,其发展过程并未产生本质的变化,物业管理为房地产发挥擦屁股、树口碑的作用没有改变,物业管理的从属地位依然如故,物业管理经营状况长年亏损的现象比比皆是。当一些步调加快的发展商已在考虑将物业管理抛弃的时候,众多的物业管理者们是否能意识到企业所面临的危机?被剥离的风险、非市场化运作的风险、庞大低素质人力资源的风险?长期的不盈利造成大多数物业管理企业缺乏持续性发展的后劲,而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却是阻碍物业管理改善自身造血机能的根本原因。

作为一个行业,物业管理的产生与存在是个人、企业、政府和社会的需要,短短的30年,我们不希望看见目前这个行业未到青年就已显出的姗姗脚步,我们可以预见下一个30年的物业管理是什么状况,它一定不是现在这种得过且过暮气沉沉的样子。

纵观20年来《住宅与房地产》每期杂志,无论是版面还是栏目,无论是思想还是文风,无论是推进行业地位提升还是改变从业人员热爱行业方面都在积极的变化。我们在为之称佳的同时,更加热切的期望《住宅与房地产》杂志就像它的创刊年龄一样,满怀激情,意气风发,重新定位刊物的读者,不能因为诸多物业管理企业是协办单位,而站在物业管理企业的角度办刊。当越来越多的从业者不把物业管理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或者因为无法看到行业发展的前程而渐渐远离的时候,在这个行业中沉浸已久并且仍对这个行业抱有满腔热诚的我们,应对物业管理的重新振兴而勇敢地承担起责任。不再谨小慎微,低眉顺眼地刻意压抑自己,而是高调张扬,有了快感,就大声地叫!我们必须在惊雷击发的烈火中进行颠覆性的涅盘重生。

收藏
感谢您的支持
您已经点赞过了
收藏成功,到个人中心查看
请登录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