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春:建立全员培训体系有助物企管理提升
目前,物业服务行业面临人力资源供给短缺、人员流动率高企、经营成本上升、服务要求提高、市场竞争加剧等诸多挑战,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则呈下滑趋势。有专家指出,物业服务行业正进入行业洗牌的阶段,市场竞争已由单纯的价格竞争,演变为服务质量、人员素质、管理水平、企业品牌和成本控制为一体的综合竞争。如不能解决高素质人员短缺与综合竞争加剧之间的矛盾,许多企业将难逃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出局的命运。
在此背景下,“全员培训”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并将其提升到战略层面,着力通过培训来应对高流动率,提升员工素质,改进服务质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建立全员培训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所谓全员培训,并非公司全体员工一起参加培训,而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指导下,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和岗位要求,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规范和流程,以适宜的工具、手段和方式,将全体员工都纳入到公司的培训体系中,将培训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实现人与岗位的有效匹配。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来讲,全员培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人员的高流动性,实现规范迅速的岗前培训
物业服务行业人员流动率高已成不争的事实,尽管不同地区有差异,但据网上资料显示,年均流动率大都保持在50%-70%,个别地区超过100%。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新进员工,也要熟悉工作要求和管理要求后才能有满意的绩效;而毫无经验的新员工,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支持才可以达到服务要求。人员流动率高企的背后,是所投入资源的大量流失,而体现出来的则是服务质量的不稳定。要减少人员流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就必须建立有效的全员培训体系,确保新进人员迅速适应岗位需求,使服务质量平滑过渡。
2、通过持续性提升员工素质,不断改进服务水平
物业服务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的核心产品(即服务)都依附于员工身上,只有通过员工的服务才能使投入的资源(人、财、物)形成效益。因此,员工素质最终决定了企业素质。实施全员培训体系,可以确保不同层级、序列的人员在知识、技能、经验方面持续提高,进而转化为服务的不断改进。
3、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平台
企业文化的形成和灌输,并非朝夕之功,对于物业服务企业的从业人员尤其如此。全员培训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则搭建起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通过各种培训活动,让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围绕工作要求和目标,充分互动和交流,从而对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形成共识。新员工也通过培训平台接受企业文化,很快融入企业。
二、如何建立有效的全员培训体系
建立全员培训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目标界定、责任分解、部门定位、培训师队伍组建和评估与反馈机制建立等诸多方面。
1、结合岗位职责和个人情况,确立清晰的培训目标
岗位不同,职责不同,所要求的“应知应会”也有所差异;而同一岗位的不同员工,其经历和经验不同,所需的培训内容也各有侧重。比较规范的做法是:根据岗位职责的要求,列出“应知应会”内容,编制成《员工培训手册》,这就是培训的基本目标。同时,根据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确定哪些“应知应会”无需培训,哪些“应知应会”应重点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做得很细致的企业,还根据个人特点,确定针对性的培训手段和方式。
2、建立岗位培训责任制
培训不是短期的讲解、灌输和示范,而是基于沟通的长期观察、指导和提高的循环过程。就企业来讲,培训需求来自员工实际能力与企业期望之间的差距,而对于某个岗位的员工来讲,对其工作情况和优缺点最为了解的,莫过于其直属上司。因此,将培训目标与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是建立全员培训体系的制度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培训需求更加切合岗位实际,并且调动每个管理岗位的培训积极性。
3、对相关部门进行合理定位
企业培训的共性误区之一是把培训专员当作“全能培训师”,将培训事务全部交给培训部门。物业服务岗位不同,技能和要求千差万别,任何个人或部门都不可能承担全部的具体培训工作。这就要求合理界定各部门在的培训职责,建立必要的协调机制,这是建立全员培训体系的组织基础。比较规范的做法是:培训部门负责诸如企业介绍、企业文化、人事制度、劳动纪律等共性内容的培训,而其他职能部门和用人部门则负责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训部门还有一个重要职责,那就是结合培训需求,对整体培训计划和具体培训方案进行审核,并对培训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意见。
4、组建适合的内部培训师队伍
这里所说的培训师,并非指取得国家培训师资格证的人员,而是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能够承担某一培训任务的企业员工。例如,一个经验丰富、表达能力好、责任心强的保洁员,就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保洁员实操培训师。可以按照管理、技术、一线操作等序列,挑选有潜力的员工,进行有计划的专门培养,逐步形成一个培训师团队。该团队不仅是企业日常培训的中坚力量,也是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骨干团队。
对于企业内部培训师,要建立针对性的考核机制。此外,还应有相应的激励机制,物质方面的如培训津贴,精神方面如培训之星评选等。(外聘培训师是传统通行做法,在此不作讨论。)
5、建立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培训是一个不断深化的持续改进过程,每一个培训周期的效果测量将成为下一个培训计划的制定依据,因此效果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培训评估分为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和结果评估四个层面。物业服务的岗位不同、人员素质不同、培训内容和方式不同,因此需要不同层面的评估。这就需要业务部门和培训部门沟通协作,确定相应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与此同时,要将培训评估的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给受训者本人和其直属上级,同时将进入个人的培训档案。从长远来看,培训评估仍需以结果为导向,以业户为关注焦点,以业户满意度为根本衡量标准。
三、需要防范的几个误区
建立全员培训体系,需谨防如下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高素质就是高学历。物业服务以秩序维护、保洁服务、设备设施管理和环境管理为主,实操性很强而人员素质相对偏低,经历、经验远比学历重要,因此,选拔内部培训师,要直木为梁、弯木为犁,人尽其用,切忌凭学历一刀切。
误区之二:培训就是上课。很多企业将集中授课作为培训的唯一方式,甚至演变为无休止的会议。作为最常见的培训方式,授课有其集中、跨部门和便于沟通的优点,但在技能指导和现场管理方面,还需要更为丰富的方式和手段,例如一对一指导、现场模拟、网络课程(E-Learning)和外训等。
误区之三:重管理轻基层。有人认为,物业服务以管理制胜,而管理的关键在管理人员,因此培训资源全部向管理层倾斜。实际上,物业服务与管理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一线人员的形象、技能、礼仪和服务意识上,只有将管理理念、服务标准逐层灌输到一线人员,培训才有效果。因此,经验丰富的企业都是将培训责任分解到各级管理层,并将大量培训资源投入到一线人员。
误区之四:培训是一种成本,是“为人做嫁衣”。在流动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企业这种担心越发普遍。但从长远来看,完善的全员培训体系将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员工的成长性和归属感,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所谓“培训很贵,不培训更贵”,就是这个道理。仅仅因为员工流动就放弃培训,结果只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总之,随着物业服务行业的进一步市场化、规范化,物业服务企业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需要更多的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而全员培训体系的建立,关系到企业的持久竞争力,是一个值得予以更多关注的课题。
-
深圳福田区住宅小区疫情防控工作标准化手册培训资料 43543
-
疫情之下,决定你生活水平的不是房子,而是物业!业内关注 43000
-
“职业物闹”,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物业要警惕、政府要重视、公安要严打!业内关注 141019
-
热议中的冷思考——关于物业服务价格松绑的几点看法业界评论 36971
-
沈建忠:为“标准建设年”定基调专家访谈 44745
-
物业管理行业未来的三个基本判断业界评论 120790
-
保姆纵火案遇难家属起诉绿城物业和消防 杭州中院正式受理业内关注 61412
-
新修订《安庆市物业管理办法》亮点解读政策解读 30402
-
池州市引入仲裁机制破解物业收费难业内关注 25381
-
未按时交存物业专项维修资金 深圳59家物业企业上“黑榜”业内关注 29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