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家政服务标准,实现个性化服务输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生活观念的改变,当今社会对于家政服务的需求正与日俱增。发展具有专业水准的家政业务,目前已经成为服务市场上极具竞争潜力的发展方向。然而,由于家政作为家庭服务行业的特殊属性,导致传统的家政行业发展原本就不是特别规范。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在给传统家政行业带来创新机会的同时,也酝酿了一些新的问题。
2015年7月,美国家政服务O2O鼻祖Homejoy宣布关闭。该公司CEO阿多拉·张( Adora Cheung)表示,企业关门的主要原因是四起围绕“家政工人是全职工还是合同工”提出的诉讼。对于正在升级转型中的家政服务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警示。如何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优化家政产业管理,如何满足社会人群对于家政服务日益增高的期许,如何打造健康有效的共享经济模式,平衡服务与成本,如何建立持久稳定的客户关系、增强客户的信任度和安全感,这都是需要整个行业共同探讨的话题。
“在当今市场的前提下,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两点:一是以客户体验为主,服务质量至上;二是顺应庞大的市场需求。惟有这样,才能支撑起整个行业较大规模的发展。”北京嘉佣坊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殷建峰这样说道。
作为一个从线下起家的O2O服务项目,嘉佣坊是一家直营家政公司,也是直营里惟一一个B2C(Business-to-Customer,中文简称为“商对客”)模式的商业项目,通过自建供应和服务标准来强调标准化服务的输出。据嘉佣坊官网介绍,2010年初,开业界风气之先,嘉佣坊对家政人员采用了员工制管理制度,平台上的所有阿姨都是嘉佣坊的自有员工,统一招募、统一培训、统一食宿、统一待岗、统一定价、统一派遣、统一售后服务、统一保险理赔。那么,这种“员工制家政”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它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呢?怎样才能最终确保服务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家政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需要哪些必要条件?在与《e家财富》交流的过程中,殷建峰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混合管理”模式:实现家政服务标准的个性化管理
据殷建峰分析,目前家政服务的市场主要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零散的小时工保洁,另一类是较为稳定的住家保姆。针对第一类市场,由于雇主的需求是随机的、不确定的,导致服务的供应方也都处于随机状态,工作人员的变动非常普遍,客户对于服务的体验和评价也常会随之波动。然而,客户对于服务标准的个性化要求,本质上不会因工作人员的变动而改变。这就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能够有一套系统,明确记录下工作人员以往的服务经验和工作流程,并为以后的工作人员提供信息参考,就能够为提升用户体验带来很大的帮助。据殷建峰介绍,目前家政服务行业内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多停留在市场方面,尚未涉及用户体验的部分,这必将是产业升级的下一个目标。
针对第二个市场类别,即住家保姆类,包括育儿嫂、做饭工、照顾老人的保姆等,殷建峰说:“人们常常感到,对于这些固定服务人员的选择,比相亲还要难。”殷建峰分析,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服务流程的不透明。由于缺乏恰当的服务质量评判标准,也由于家政服务需求的个体化差异较大,导致这个问题无法通过工业标准化的方式去解决。工业生产的方式是批量化的,缺乏个性。而服务业所从事的是一种柔性生产,通过对服务人员的培训,来满足有差异的、个性化的市场需求。目前,尚不存在一个成熟的互联网解决方案,能够把互联网技术与个性化的服务标准嫁接起来。而当今社会上许多家政培训学校,也无法真正满足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这也是嘉佣坊在成立之初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据殷建峰介绍,为了充分实现服务标准的个性化、服务质量监控的个性化,嘉佣坊目前所采用的是一种“混合管理”模式:对于小时工人员采用员工制管理制度,对于住家保姆实行认证化管理。什么是认证化管理呢?殷建峰解释道:“这实际上有点类似于滴滴打车的司机,你在我的平台上接单了,所有资金都从我的平台上走,但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关系。”这相当于在服务人员和雇主两端之间做了一个类似于SAAS(Software-as-a-Service)的管理工具,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的互通,实现点对点的业务交流。经殷建峰分析,目前服务市场上,这种技术主要应用于交易环节,而嘉佣坊试图将这种技术扩展应用到服务与管理的环节。例如,妈妈要为家里的宝宝找一个阿姨,通过这个SAAS工具,她可以在线对宝宝进行一个个性化的测评,包括情商、智商、体能、营养膳食等方面的内容。根据相应的测评结果,平台会为宝宝制定一个个性化的标准服务流程。有了明确的服务标准,阿姨就有了详细的工作指南。通过在线交流,妈妈可以为宝宝选择合适的阿姨,并对其服务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
殷建峰强调,与以往依靠信息不对称获取商业利益的传统中介不同,嘉佣坊的服务平台不收取交易佣金,对认证服务人员和雇主双方都是免费的。针对嘉佣坊的自有员工,公司除每月的基本工资外,按小时给予绩效工资。平台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明确的工作流程和质量保证体系,并进行服务标准监控,确保最终达到供需双方满意。“工业时代的思维是产品思维,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主要的思维是用户思维,这是最本质的不同。”殷建峰说,“我觉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凡是靠信息不对称来赚钱的,都会死掉的。”
有效利用商业融资,推动家政产业长远发展
从创业者的角度来讲,如何让自己的企业不断升值,获得投资市场的青睐,如何加强企业的关注度,获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自始至终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谈到这一点,殷建峰表示,万变不离其宗,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最关键的是做好本职工作,为用户创造价值。当企业在客户群体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企业的知名度会扩大,营收也会增加。投资机构所看重的,往往也正是这一点。
经殷建峰介绍,在成立之初,嘉佣坊获得了500万元的初始资金,这笔资金主要用于市场调研、分析客户需求、建立计算机系统平台、产品开发等方面。为了搭建一个高质量的服务体系平台,嘉佣坊引进了一些高素质人才,包括菲律宾教官和海外留学归来的高级管理人员等。此后,在2013年6月,嘉佣坊获得金信资本的天使轮融资;2014年5月,获祥泰投资500 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2015年7月,嘉佣坊宣布获得启迪孵化器领投、多家机构跟投的2,0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据了解,这些融资主要用于系统的优化、用户运营以及团队的提升。
在家政服务领域,嘉佣坊的业务定位是中高端的家政服务,在收费方面也相对较高。针对这一定位,殷建峰说道,所谓高端市场的用户需求,实际并不体现在交易价格上,而是体现在高品质的服务标准上。有较高购买能力的客户会选择为更优质的服务付费,而高水平的服务标准正是嘉佣坊所追求的。由于并不依靠交易佣金获利,嘉佣坊在获取客户资源方面并不存在任何问题。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国内家政行业一直存在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服务质量缺乏保障等问题,那么,在互联网思维的时代背景下,家政行业究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殷建峰提出,事实上没有人愿意接受一个行业依靠信息不透明来获取利益,这是不符合人性的,早晚会被摒弃。一个创业者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前,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平衡服务与成本,再去分析具体的商业运作模式,进一步明确是以交易作为导向,还是以服务作为导向。“互联网时代的思维其实是一个占便宜的思维。你对我有用,我就长期用你;你对我没用,我点一下鼠标就把你卸载了。这与传统经济在思维模式上是完全相反的。”殷建峰说道。
当然,除去企业的自我成长和优化完善之外,家政产业的长远发展也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结合嘉佣坊的发展经验,殷建峰提出,有两个问题是比较重要的。一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性,二是社会观念的改变。
关于家政服务相关法律的滞后性,殷建峰谈道,菲律宾的家政服务能被世界所广泛认可,是有原因的。在菲律宾,首先,一个人必须要有大专以上的学历才能够做菲佣,这是法律规定的。如果一个人只有高中学历,他可以去扫马路或者到宾馆铺床,但不允许进入一个家庭。在中国,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导致家政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其次,菲律宾有专门的家政法律机构,有与工商局同级的政府机构来对菲佣进行管理,因此能够促进整个产业的良好发展。这在中国也是没有的。“如果没有大资本的介入,”殷建峰说,“仅凭一个企业的力量,根本难以推动市场的改变。我们只能等待。”
至于社会观念的改变,更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殷建峰谈道,行业会经历不同的发展周期。在以往,从事家政行业的一般是较为低端的人群,慢慢地就会有中端人群的加入。人们对于家政行业认知的提升,需要市场宣传、媒体报道以及国家的引导,这在国内是相对缺失的。如果国家能够在家政认知方面加以引导,让人们意识到,做保姆不但能够赚钱,还能够服务于广大家庭、实现个人价值、创造价值,那么市场的供应量就会变大,供应品质也会相对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态势就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家政服务公司与物业管理公司:合作大于竞争
随着市场的发展,家政服务需求的增长已经成为一个客观趋势,不容回避。随之而来的,便是如火如荼的竞争与合作。目前在国内,有许多物业管理公司也开始尝试提供家政服务。甚至有一些大型的物业公司和地产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家政服务部门。那么,在家政服务公司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是否会出现激烈竞争的局面,还是会创造出一些机会,产生合作的可能?针对这个问题,殷建峰说,合作是肯定有的,竞争却还没有感觉到。
殷建峰认为,目前市场的分工讲究的是专业化。面对源源不断、持续扩大的业务需求,企业的重心应该放在怎样把业务做精、做好。物业公司进入家政领域,从根本上来讲,他们所关注的是股权投资,对家政公司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威胁。物业机构需要家政服务落地,面对参差不齐的市场,更需要高品质的服务机构。因此,在与物业公司合作的过程中,嘉佣坊并没有感到太大的压力或面临困境。
殷建峰介绍,嘉佣坊与物业公司之间的合作是非常简单的。物业公司会开一些账号在平台上,当它有需求的时候,会发一些帖子,平台上的员工就会主动抢单。对于业主而言,获得家政服务不需要增加任何额外的成本。这样的合作,其实是把物业公司变成了嘉佣坊的一个分发渠道。业务需求实际上并不来自于物业公司本身,而是来自于物业公司所拥有的用户。最后所需要的,只是一个合理的分成机制。殷建峰表示,物业公司只需要放下管理者的心态,转变成服务者的心态,通过建立这样的合作,尽力为业主引入更高品质的家政服务,这样自然也会赢得业主的广泛认可。
-
深圳福田区住宅小区疫情防控工作标准化手册培训资料 43677
-
疫情之下,决定你生活水平的不是房子,而是物业!业内关注 43294
-
“职业物闹”,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物业要警惕、政府要重视、公安要严打!业内关注 141608
-
热议中的冷思考——关于物业服务价格松绑的几点看法业界评论 37393
-
沈建忠:为“标准建设年”定基调专家访谈 45738
-
物业管理行业未来的三个基本判断业界评论 121400
-
保姆纵火案遇难家属起诉绿城物业和消防 杭州中院正式受理业内关注 61678
-
新修订《安庆市物业管理办法》亮点解读政策解读 30538
-
池州市引入仲裁机制破解物业收费难业内关注 25673
-
未按时交存物业专项维修资金 深圳59家物业企业上“黑榜”业内关注 29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