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从业者专业理论认知度调查

现代物业杂志 2011-12-01 17:21

物业管理学科发展的停滞不前与高等教育界和业界关于物业管理学科性质的认知模糊有关。本研究以物业管理从业者对物业管理理论认知模糊为研究假设,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物业管理从业者对专业理论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研究结果显示,物业管理从业者能够意识到理论课程在人才培养上的正面效应,但是对物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却认识不足。因此,要正确认识物业管理理论在课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必须从整体上重新构建物业管理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才能真正发挥物业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青岛中联广场管理人员对园区日常巡检

问题的由来

一直以来,不少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为目标,逐步建设物业管理专业,其输出的以大专学历为主的毕业生成为物业管理行业人力资源储备的主要来源。在对用人单位所做的研究调查中,往往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普遍不高,认为他们专业视野较为狭窄,实践能力不强,危机应对能力薄弱。用人单位退而选拔其他专业中具备发展潜质的本科毕业生,如建筑专业、管理专业和工程专业等,试图按照企业的发展态势,弥补人才储备的不足。但如此一来,必将耗费企业的资源,也造成物业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源的浪费。物业管理学科发展已明显滞后于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大专层次的物业管理专业建设遭遇瓶颈。

针对物业管理专业的发展问题,广州电大物业管理专业在五年多的专业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研究论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有赖于物业管理学科的准确定位。准确的物业管理学科定位是物业管理专业知识模块和课程设置的依据,否则物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就毫无根据,适合物业管理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就无从构建,培养的学生就不能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要把物业管理学科准确定位落到实处,必须重新构建物业管理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中央电大广州电大共享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物业管理从业者对专业理论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问卷设计了包含10个问题的量表。在职人员是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从广州地区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人员中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在2010年10月至11月期间展开,共回收问卷200份,经过初步剔除,得到有效问卷195份,有效回收率为97.5%。

样本研究

问卷对所有被访者的年龄、性别、学历层次等基本特征进行了频数统计。数据显示:被访者平均年龄为27.3岁,最小19岁,最大52岁;男性被访者占52.6%,女性被访者占47.4%;初中学历的被访者占总体样本的2.6%,中专学历的占9.2%,高中学历的占14.9%,高职学历的占1.0%,大专学历的占50.8%,本科学历的占21.0%,硕士学历的占0.5%。

为了深入论证研究假设,课题组分别对总体样本和分组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分组样本选择学历层次作为群组分类的依据。

(1)总体样本分析

量表中5分表示强烈肯定,4分表示温和肯定,3分表示中立,2分表示温和否定,1分表示强烈否定。表1是量表10个题项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按均值降序排列。

均值在4分以上的包括“理论教学内容对人才素质的影响”、“学科性质定位对人才价值观的影响”、“理论水平在人才素质结构中的重要性”、“课程以教学功能区分的必要性”。说明被访者认同物业管理的理论教学和学科性质是影响人才素质形成和价值观建立的重要因素;肯定理论水平是人才之所以成为人才的重要条件;如果在教学上能够按照不同的教学功能设置课程将能够有效完善物业管理专业体系。

表1:量表各题项均值与标准差

均值在3.5~4分之间的题项包括“理论课程在专业核心模块中的重要性”、“物业管理工作属性定位的认可”、“行业混乱与理论不成熟的关联”、“物业管理学科性质定位的认可”、“专业教育对理论课程的重视”、“学科性质认识程度”。说明被访者认为理论课程是构成物业管理专业核心模块的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专业教育对理论课程的重视仍未足够;目前行业的混乱情况与物业管理理论的不成熟存在一定的联系。

尽管量表题项的结果均显示被访者肯定物业管理理论对行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从对被访者关于物业管理学科性质和工作属性的认知测试中却反映了被访者对物业管理基本理论的掌握相对不足。问卷设置了文字概念提醒前后两种情况的测试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在没有文字提醒的情况下,被访者对学科性质认知程度的自评分数较低,感觉自己应该了解却又不太确定;在物业管理学科性质和工作属性的文字概念显示出来后,被访者的评分接近4分,显示他们比较认同文字概念的观点。在与业界代表进行深入访谈的过程中,不少用人单位也评价物业管理专科毕业生理论不扎实,缺乏把理论有效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没有展现出专业优势。可见,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虽然能够认识到理论教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对物业管理理论的认识以及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表2:物业管理学科性质文字概念显示前后均值对比

(2)学历层次分组样本分析

图1:量表按学历层次分类的均值比较

被访者的学历共有初中、中专、高中、高职、大专、本科、硕士7个类别,根据现行学历层次划分的标准,合并为三个学历层次,分别为中等及以下学历(26.7%),大专学历(51.8%)和本科及以上学历(21.5%)。如图1所示,本科以上学历层次的均值最高,中等及以下学历次之,大专学历最低。

在十个题项中,“理论教学内容对人才素质的影响”的均值最高,90%的被访者评分都在4分以上,说明无论哪个学历层次的被访者都肯定物业管理理论教学内容对人才素质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尤其是本科以上学历的被访者,他们大多在物业服务企业中担任中层以上管理职位,长期的工作实践使他们对理论内容在实际工作和个人发展上的促进作用有较为深刻的体会。

均值最低的题项是“学科性质认识程度”,说明三个学历层次的被访者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都不太确定物业管理的学科性质究竟是什么,而且学历层次越低,认识程度也越低。在给出物业管理学科性质的文字论述后,不同学历层次的被访者在认同度上显示出显著的差异。本科以上学历的被访者对学科性质的认同度较高,大专学历次之,中专以下学历最低,但是大专学历的认同感与中专学历较为接近。

被访者对理论课程在专业核心模块的重要性评价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科以上学历的被访者评分最高,大专学历的评分最低。中等以下学历群组的评分比大专学历群组高的原因主要是中专学历的被访者基本上没有经历过系统的理论训练,在物业管理行业中以从事基层工作为主,他们希望通过理论课程的补充增强职业发展的资本。而大专学历的被访者在面对面深入访谈中总是强调实践技能的重要性,对理论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没有深刻的体会。

在题项“课程以教学功能区分的必要性”中,中等以下学历的被访者评分最低,并与本科以上学历的被访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该部分被访者由于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专业学习,不太能理解以教学功能区分课程的必要性。

研究结论及建议

总结上述统计结果,得出下列研究结论:一、物业管理从业者能够意识到理论课程在人才培养上的正面效应,但是对物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却没有清楚的认识;二、学历层次越高的群组,对物业管理理论的学科性质认同感越强,越能够体会理论课程在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三、各个学历层次的群组都一致认为物业管理行业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与物业管理理论不成熟相关。综上所述,本文关于物业管理从业者对物业管理理论认识模糊的研究假设,经过数据验证后成立。

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人才输出供应链的上游——物业管理专业教育着手,通过重新理顺理论课程的建设思路,按照专业特征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把物业管理学科性质从文字概念的讨论逐步推演成实践指引,使物业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真正做到学有所依,学有所用,人得其所,与市场需求相辅相成,共存共荣。因此从整体上重新构建物业管理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本文共同作者:黄安心,原载于《现代物业》2011年第02-03期/总第179期)

收藏
感谢您的支持
您已经点赞过了
收藏成功,到个人中心查看
请登录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