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小品《邻居》:物业管理的三重尴尬

现代物业杂志 2006-12-01 15:39

每年度的央视春节晚会不仅仅是明星们的一个表演舞台,也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在春节这种特定的环境之下,虽然笑是最重要的主题,但有时在笑之中却也往往包含了内涵深远的讽刺与鞭挞。

继2005年的春晚小品《装修》之后,有“小品之王”美誉的黄宏,今年再一次将物业管理作为搞笑和挖苦的对象。于是,在2006的春晚上,我们看到了原班人马演绎的小品《邻居》。与2005年的《装修》一样,《邻居》搞笑、夸张,同时也极尽讽刺之能事。而在观众的畅笑之中,更加折射物业管理的尴尬处境。

尴尬一:被扭曲的物业管理

在小品《邻居》中,巩汉林扮演的一楼业主叫“夏不来”,而刘亚津扮演的三楼业主叫“尚不去”,而其中的暗示和意味通过黄宏扮演的黄大锤之口已显露无遗:“现在物业公司是服务上不去,费用下不来”。

物业管理公司服务与费用的落差早已成为公众及媒体讨论的焦点,并且进行了毫不留情的鞭挞。但通过春晚这场国人的除夕盛宴进行赤裸裸的表达,更说明了这种讨论和鞭挞已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在黄宏颇为煽情的“你们说是不是啊”和观众的热烈回应中,物业管理的不堪形象已成为定势。

物业管理所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的。很长一段时间,一方面,媒体上充斥着深恶痛绝的对物业管理的讨伐,另一方面却是物业管理自己在服务方式上一味地用文字堆砌着唯美花哨,以及对服务不着边际的承诺和内容的空洞。在这种反差极大、近乎悖论的矛盾之中,物业管理稍有不慎,便会陷于更加尴尬的境地。在物业管理与业主之间,再无二十年前物业管理刚诞生时感动人心的服务,也无细致无微的柔情。

在这种背景之下,小品《邻居》所表达的内涵和社会意义更让人深思。

在小品中,由于业主马大脸要出国,黄宏由装修工“改行”帮人看起房子,由于邻里关系生疏,他和另两个邻居都误认为对方是小偷,因而闹出了不少的笑话。装修工帮业主看房子并不特别奇怪,但从小品所要表达的意义来看,却是一种对物业管理的不信任。而楼上楼下的两位业主,在多次敲门没有反应的情况,直接从窗户爬进了二楼业主的家,更是在搞笑中彰显了物业管理的形同虚设。而有意思的是:楼上楼下的二位业主的名字分别叫做“尚不去”和“夏不来”,更体现了小品作者的苦心孤诣。小品的高潮出现在对物业管理费的争论上,在尚不去和夏不来“去年一块七,今年二块七,三块七,四块七……”极度夸张的猜拳声中,小品所要表达的真正意蕴已深刻呈现。

物业管理虽早无二十年前的新鲜和威风八面,但其作用和意义仍然毋庸置疑,摒弃那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和丑恶,物业管理仍是提升人们生活质素,以及营造和谐社区的重要因素。随着物业管理全面转入业主时代,物业管理似乎因此有了更大的依托载体。然而,在社会形象上,一个被扭曲的物业管理,又将会是怎样的物业管理?

尴尬二:被误导的和谐社区

《邻居》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猫眼里看人”。楼上楼下的邻居都不认识,也不来往,“不漏水不交流,不断气不通气”——现代人际关系严重变形,只有在猫眼里才能认出对方;而“猫眼看人却把人看远了”。

小品看似切中了当今城市居民之间淡漠的人际关系现状,却也从另一层面突现了小区的管理者——物业管理的无所作为,这一切都似乎在搞笑中显现:二楼业主因装修,使楼上的业主断了煤气,楼下的业主天天漏水,于是楼上楼下的二位业主拿着扳手自己去二楼业主家修理,敲门不成便爬窗户。这种对生活的极度夸张容易让人们开怀大笑。

黄宏是一个天才的笑星,同时也是一个高明的煽情家。他看透了人们生活中的些许无奈,于是将这些无奈都用夸张的艺术方法倾入到了《邻居》中去,并将这些无奈转化成开怀大笑。但也可能是因为用情太深,细细回味,《邻居》的搞笑色彩反而淡化了,其背后的主题意义更值得被人提起。

邻居之间互不来往,是因为缺少来往的氛围和机会,而这些氛围和机会是需要物业管理者去营造的;漏水断气靠业主自己去修理解决只能表明物业管理的无所事事,这些本该是物业管理来做的事;猫眼里看人却不敢开门,更只能说明小区居民缺乏安全感,这种责任毫无疑问要被算在物业管理的头上。

这种艺术性表达或许能在某种程度上勾起人们心中的共鸣,但过度的夸张却也容易给人以误导。那就是在今天,物业管理的不作为已到了极点,社区的人际关系也已跌入了冰点。这显然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邻居》中有一个经典情节,巩汉林和刘亚津在谈论小区管理费的时候,终于明白相互是业主,于是认定黄宏是小偷,并设计绑住了黄宏。在小区,能够引起业主共同声讨的居然是“夏不来”的物业管理费,这本身是一种莫大的讽刺,一方面是对物业管理的嘲弄,另一方面是对小区人际关系嘲解。其实,一个《邻居》,正是情节本身而非搞笑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只是这种感染似乎并不具有多少正面的作用。

不过,对于我们来说,黄宏作为一个优秀的演员,《邻居》作为一个优秀的小品,竟仍然无法持公正的态度,而只能在一个接一个的近乎讨好的包袱中,让人去接受,这不能不说是遗憾吧。

尴尬三:被转移的社会责任

小品《邻居》有几次对开发商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挖苦,最经典的莫过于巩汉林与黄宏的两段台词。

巩汉林:楼上漏水结果把我家的厨房给泡了,已经三天没吃饱饭了!朋友们呀,买房子千万要自己拿主意呀,开发商说买一楼接地气,啊呸!纯属狗年放狗屁……

黄宏:高档高档,就是让你高高兴兴上当。啥豪宅呀?开发商都连蒙带唬的,有个包就说山,有个坑就说湖,撒泡尿都说有温泉。

这两段台词显然引起了观众了共鸣,一片明显不是敷衍的掌声说明了一切。某些无良开发商的丑陋已让大多数人憎恨。但小品显然并没有忘记将这些责任也记上物业管理一笔,在对开发商进行嘲笑的同时,也没忘了对物业管理的揶揄。而且在多数人看来,开发商与物业管理本来就是一丘之貉。

物业管理与开发商的恩怨已久。但这种恩怨总容易被贴上内斗的标签。并没有多少人愿意为物业管理的弱势和无奈报以同情,相反,物业管理更容易成为出气筒。在《邻居》中,在倾诉居民买房与居住烦恼的时候,也并没有对开发商和物业管理进行区分。而且,在小品看来,这种区分毫无必要。但这不可避免会让一些本身属于开发商的社会责任被转移到物业管理的身上来。其实,迄今为止,还没有谁愿意区分这种社会责任。

这种被转移的社会责任对物业管理是不公平的,这是物业管理在今天遭遇到冷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这也会影响物业管理的良性发展。尤其当业主在社区中逐渐占据主导权的时候,这会导致物业管理还未绚烂便过早地归于衰败。物业管理走到今天,一旦失去业主的支撑,其赖以维系的根基也会松动。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被转移的社会责任对物业管理而言有时会是致命的。

和《装修》一样,无论如何,《邻居》依旧是物业管理的一面镜子,能反映出物业管理在社会大众中的真实面貌和地位。只有明白了这一点,对所有物业管理人来说,看这个小品才会真正有意义。

(原载于《现代物业·新业主》2006年第4期/总第46期)

收藏
感谢您的支持
您已经点赞过了
收藏成功,到个人中心查看
请登录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