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物业管理如何做大做强

物业之家 2014-05-19 20:49

据资料显示,深圳花样年华集团欲将旗下以物业管理业务为主的深圳彩生活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独立上市。根据其发布的公告,截至今年2月底,彩生活已经进驻76个城市,订约管理或提供顾问服务的住宅小区达760个,资产净值约2.05亿元。这对于全国以及我市数量众多的物业管理公司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据了解,我国现有各类物业管理企业7万余家,其年总产值近3000亿元,这一数字仅相当于万达集团一家房企的年产产值。可见物业管理企业作为三产业,在我市乃至全国仍以“小而多”为主流,还没有能够真正形成独立的、规模化的强势效应。物业管理业的发展和壮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一方面物业管理费用收缴难,物业收入难以保证,另一方面物业管理支出越来越大,难以实现收支平衡,困扰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瓶颈越来越突出。那么,物业管理如何才能做大做强?如何才能缩小与其他行业的差距?如何真正走出发展的瓶颈?

强强联合,形成规模效应

时下,大多数的物业管理企业其业务量都很有限,不少的物业企业仅仅有1-2个在手项目,严格地讲只能算个项目公司,其生存环境异常艰难,抗风险能力也是无从谈起。这类公司只要受到市场风险的稍一冲击,很有可能面临倒闭的困境。即使是运作较好的物业企业,不是依靠房地产母公司,就是“盘子多、利润少”,很难达到规模化和利润最大化的良性发展目标。

记者多年前曾发表过房地产企业须“强强联合、抱团发展”的文章,探讨过房地产企业如何做大做强。到目前为止,我市房地产企业的强强联合已经成为了一种大势所趋,不少企业的开发,都是两家以上联合开发,一方面可以达到资金的壮大,另一方面可以共同抵御开发带来的市场风险。据业内有关专业人士透露,物业管理业内仍停留在相互低档竞争的水平上,相互仍以“抢”项目为主,虽然有些大的企业有联合、合作等想法,但还未能付诸实施。

由于物业管理行业作为服务业的特殊性,其业务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利润空间也会受到来自市场各方因素的冲击。如果一味地“小众管理”、“小打小敲”,所有希望同时做大做强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势必造成部分企业的自我倒闭。据悉,我市近年来被注销的物业管理企业也已有十余家,都是对市场风险估计不足的体现。

强强联合、合作兼并是物业管理行业未来的趋势和方向。物业管理企业应当避免孤军奋战,要充分预测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找准自身的定位,有选择地在市场寻找适合自身或与自身发展特点相似的企业进行合作,以迅速将企业蛋糕做大,抵抗未知的各类风险。强强联合的方式,可以通过相互并购、相互参股、相互合作、联合经营等多种形式进行。这样,通过规模化的管理,可以实现企业相互间人、财、物的共享,可以实现如维修、绿化管理等的规模化运作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增长企业的利润空间。将各家企业的“小船”合并为抗风抗浪的“航母”,开展一体化的运作,物业管理企业的上市将是可以预见的现实。

一业为辅,多业并重发展

物业管理在小区的开展,由于物业费用来自千家万户,其利润不可能太高,特别是在目前物业管理大背景困难的情况下更是难以赚取利润。因此,想要实现物业管理企业的壮大,以“一业为辅、多业并重发展”才是有效途径。“一业为辅”指的是物业管理本身,是指通过为业主提供有效、规范的物业服务,赢得业主的信任,为物业企业的基本生存提供必要的支撑。而“多业并重发展”是指利用物业服务搭建起来的业主资源平台,展开利润和前景更广阔的延伸性服务。

多业并重发展是物业服务做大做强的关键,只有多业并重才能在服务上做出特色,也才能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物业管理从业者应有这样的意识,要看到自己拥有的资源,要看到自己的优势,要分析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以业主为中心、以为业主服务的形式、以提供方便快速的配套为重点,有效地在业主的衣、食、住、行上多动脑筋,通过合作、加盟、引进、构建信息平台等手段,通过提供代送快递、代配送蔬菜、洗衣、洗车等多种服务,让物业企业自身变得更加强大,也为自己赢得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收藏
感谢您的支持
您已经点赞过了
收藏成功,到个人中心查看
请登录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