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双星:作为物业人我们一直在生活

物业之家 2013-10-30 00:35

小的时候,一直盼望长大,上了学一直盼望毕业,毕了业盼望工作和爱情,工作之后盼望升职涨薪,爱情了就盼望结婚生子……忽然有一天想起一个问题: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问过很多人。问过老师、同学、领导、同事、恋人、家人、陌生人。有时候随口问,有时候专门探讨,有时候扪心自问,有时候蹲厕所会忽然问伴蹲的人。答案好像很多,也有很多人说不清楚。我自己也一直不能回答自己。我不晓得是不是也有人问过这个问题,还是人人都问过这个问题。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究竟有何意义,或者是否可笑。

所以我一直很奇怪人类。人类是一种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来,又不知道为何而去的生物。或者有人问,人类不知道,难道狗就知道。关键在于人类能够比狗多一点东西,就是会提出这个问题: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狗可能永远不会。

想了很久,我自己解释,这应该是个动机问题。就是说人活着一定是有目的。比如说,你上学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工作是为了挣钱,结婚是为了生孩子等等。当然每个人即使做同类的事情动机可能完全不同。比如说有人上学是不让父母不高兴。有人工作只是为了普度众生。有人结婚只是为了城镇户口或过上富贵生活。这样看,好像很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动机,每个动机都不一样。这似乎根本不利于我们弄清楚人类存延的动机。

所以我们必须回到最初的时刻来。类似“蛋生鸡”还是“鸡生蛋”问题的研究级别。那就是一个婴儿的出生究竟有无动机。按照众多科学家的科学分析,婴儿最初肯定是没有动机的。他自己根本没有也没有能力对自己是否要出生、出生究竟为了何种目的做出任何选择。也就是说,婴儿的状态没动机。只是存在。当然婴儿的父母可能说生这个婴儿是有动机的。但这个动机不是婴儿自己的。

婴儿们成长的环境决定于父辈。有的吃美赞臣、多美滋奶粉,有的吃三鹿奶粉。于是有的肥头大耳,有的面黄肌瘦。这个阶段婴儿没有动机能力,当然就没有任何动机做任何选择。他们吃什么都由父母的经济能力和动机决定。这个时侯的婴儿如果勉强说有什么动机,那应该是最原始的动机。就是饿了就哭,尿床了就大哭。这个动机似乎很明显,就是要吃饱,睡得舒服。其实这宁说是动机,不如说是条件反射。因为哭是婴儿唯一的表达方式。只要不舒服就只能哭,一哭就有人来解决问题。

再大一点,婴儿们的动机能力似乎在成人们的训练下日益强化了。比如,学会说“阿姨好”就会得到笑脸和糖果。婴儿嘴巴越来越甜,就不仅仅是条件反射了,因为他们在不开心的时候嘴巴不甜,而嘴巴甜的时候并非阿姨有多好,而是为了得到奖赏。

在整个未成年阶段,孩子们都基本在践行着父母的动机。父母们为着培养音乐家、舞蹈家、文学家、书法家的梦想,驱使孩子们去学乐器、舞蹈、写作和练书法。这个时侯由于孩子们没有生活自立能力,都在践行着父母的动机所要求的行为。至于孩子们的动机,不自觉地就只有一个,满足父母的要求,以换取自己宽松、舒适、快乐的空间。

当孩子成年后,经济上独立了。社会上千万种人生选择忽然间陈列在孩子面前。听话的孩子会按照父母的安排去工作恋爱结婚生子。不听话的孩子会背离父母的要求去追逐自己的愿望。这个阶段的孩子尽管追逐的东西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基本上是共同的。那就是,一般来说,他所追逐的,不管是钱也好,权也好,自由也好,犯罪也好,最终都是他认为可以让自己幸福快乐,让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幸福和快乐似乎应该成为一种所有人共同追求的普世价值。这个阶段的孩子基本上不考虑自己为什么活着这个空洞抽象的无聊问题。因为这个世界似乎太多动机都可以存在,都那么合理,又有那么大的诱惑力,反而搞得孩子们根本不想动机的合理性问题,只是有动机就去做,而且义无反顾地投身进去,不计后果地投入进去。只要我快乐,就不择手段地去做。这个阶段的人类,类似物竞天择的动物世界。人出生的时候没有动机,一旦有动机,就是不由自主地要解决生存问题,最核心的动机就是要活下去,活的更好更舒适。千方百计占有一切,让别人***吧。而历史经验证明,这种生存动机维系下的社会模式,是不可能维持稳定的。

毕竟这个世界不是某个人的世界。有很多人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圈子内。如果你只顾得自己的快乐,就必定导致别人不快乐。特别是当世界目前只有一块饼子时。你吃完了全部,别人就得饿死。由此,为了不让你把全部饼子吃完,别人必定生尽千方百计阻止你占有饼子,甚至令你一口也吃不上。痛苦的人的痛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觉得自己应得的饼子份额没有如愿得到。于是,利益平衡成为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事情。最理想的境界,就是在饼子不大时候,任何人都不要太贪心,抑制一下自己的贪心,把自己的份额想得小一点,找出分配饼子的合理原则,进行合理分配。历史上的人类并非理性地解决这个问题,而总是通过饥饿群体的拼命抗争才争取到一点分配权。

一直到饼子逐渐大了,掌握分饼权的人越来越理性,明白只有权衡利益,才能保持分配秩序的稳定。到了这个阶段,人类会建立起“创造大饼子才是快乐”,“大家快乐才是真的快乐”的价值观。将“我快乐”的价值观转变成了“我们快乐”的价值观。这样每个人的快乐机会就大了很多,整个世界也和谐了很多。但是无论如何,这个世界是不可能让大家每个人的饼子分配额都完全一样,就很难让那些分配额较小的人都认为自己应该分那么小。即使每个人的分配额都一样大小,也无法阻止有的人会认为自己的分配额应该更大些而不是和别人一样大小。即使有的人分配的饼子比任何人都大,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比别人更满足更快乐。所以痛苦会继续存在。由此可见,饼子分配额大小以及分配额是否一样,其实都并非是快乐的根本。这个历史时期人类聪明多了,更多强调分配方式基本准则的合理性,人们越来越接受目前的分配份额。那就是做多少事,拿多少钱。出多少钱,享受多少。也就是说,这些说法就是为了要分配饼子较少的人也快乐起来。分配份额少的人的确越来越接受这种分配方案,而且的确快乐起来了。

总的看来,人幸福与否,其实与分配额并没有十分直接的关联。是否感到幸福,本身就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当我们觉得人类的普遍动机是追逐幸福的时候,也同时发现人的幸福更多的需要认识的调节,是价值观问题,属于认知范畴。无论根据荷兰鹿特丹大学“世界幸福数据库”的数据,还是美国密歇根大学发起的“世界价值观调查”,结果都证明幸福感与国民经济状况有一定关系,但不是主要的。而且调查结果证明,人的幸福感,并不取决于分配额的大小,而主要在于分配的公正性(差距的合理性)。

这时,我想我们是否已经弄清楚了一些基本的问题。

一是人出生时并无出生的动机,并不明白为什么要出生,其出生纯粹是一种机遇,一种作为人而生存的难得机遇。如果不是父母给了这个机遇,你什么都不是。

二是人有自主意识后,就逐渐形成一种不自觉的动机,就是生存得好些再好些。“幸福”是这种生存状态的代名词。

三是在物质极其贫乏的状态下,饼子分配极其关键。由于人类的无理性,个人占有部分最大化成为一种生存竞争方式。无饼子可分的人揭竿而起闹革命。人类之间矛盾很大,社会动荡极多。

四是人类越来越聪明,掌握了饼子分配和利益权衡的技巧,并且学会了价值观工具,宣扬分配法则合理性,并以法律的名义固定下来。最基本的价值观就是“做多少事,拿多少钱。出多少钱,享受多少。”人类社会的秩序趋于稳定。

五是个体的人总是寿命有限。在有限的生命期限内让自己幸福快乐一些,对个体的人而言应该是最人道的。这应该是个人的主要生存动机。而要实现这个动机,一方面需要大家自觉遵从饼子分配的游戏规则,另一方面就是改进自己对幸福的认知,不要苛求不应该的,善待别人,原谅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

实际上,千百年来,人类以追求幸福动机的名义,做了很多痛苦的事情。根本上忘记了宇宙其他行星上的垣古荒凉。就像那个刚出生的孩子,原本什么也没有,生存的时候巧夺豪取,死亡时也什么都没有。即使在他人心目中存在一些虚幻的记忆,也只是其他人为了某种占有动机而虚构一种分配的理由。

最终可以看到,人类做了那么多事情,其实任何动机都是虚妄。人类只是一个过程的存在。无论是痛苦也好,幸福也好,总会成为过去。人之生存就是生存而已,区别只在于生存的状态。状态如何,自在人心。没有人掌握世界的终极真理。当你在那里自以为是洋洋得意时,未必不是他人可怜嘲弄的对象。

至于说你我是业主还是物业管理人,其实都是相对的。房子几十年后可能就不复存在,即使存在又与我们能有什么关系呢。与我们相关的只是现在。现在我用十几年的积蓄买了房子,让父母老婆孩子居有定所,要的是舒心的生活。物业管理是一种职业,物业管理人靠维修养护房屋、站岗扫地挣钱谋生,为的是攒钱买房子,让自己的父母老婆孩子居有定所。因此,我不会苛求物业管理人为我付出额外的努力,但绝不希望物业管理人尸位素餐、偷工减料。物业管理公司收取管理费,按照相应的标准提供服务。业主出了相应的钱,不要求过分的服务。这就是世界饼子分配的游戏准则。谁坏了这个规矩,都会闹得大家很不开心。何况大家难得聚居在这个社区,互为环境和记忆,那就让环境和记忆美好一点,顺心一点。

无论是作为生活在小区的业主,还是在小区做物业服务的物业管理人,大家在这里的时间都不是无限的长,所有的一切都会匆匆过去。我觉得只有一个真理是真正的真理:我们现在都还活着,我们都尊重了自己的良心无所亏欠,因而生活比较顺心甚至开心。那就让我们活着的这些年,继续顺心些,好吗?

收藏
感谢您的支持
您已经点赞过了
收藏成功,到个人中心查看
请登录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