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是如何一步步失信于社会和业主的

河北省物业管理行业协会 2015-02-07 14:31:00

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经过短短二十多年的发展,可以说已经交上了一份比较令人满意的答卷,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正式成立以来,物业管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截至2014年,我国物业管理行业法人单位达71000余家,从业人员612.3万人,管理面积:145.3亿㎡。因此,物业管理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增加社会就业的新兴行业,笔者通过蜂巢物业网为您分析物业管理失信的情形及原因。

诚信建设已经引起了物业管理企业和行业的充分重视,不少优秀的物业管理企业正积极地打造诚信品牌,树立诚信意识,如深圳招商局物业的百年诚信、至尊服务、金地物业的诚信为本都是对诚信文化的诠释。天津市、南京市都纷纷推出了物业管理行业的诚信自律公约,威海市还推出了物业管理企业诚信规范标准及考核细则,以树立行业诚信意识和加强行业自律性。

对于物业管理这个新兴的行业而言,物业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诚信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生存之道,立业之基。短期的繁荣可以通过许多方式获得,但是持续增长的力量却只能从诚信经营中获取,丧失诚信的企业往往都是昙花一现。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诚实重诺,恪守信誉,不然,企业就会失去生存之源。然而目前国内物业管理企业诚信的现状却不得不令人忧虑,近几年来,物业管理纠纷不断,呈愈演愈烈之势,物业投诉率不断攀升,从长春、哈尔滨、乌鲁木齐等各地的12319服务监督中心以及烟台12358价格举报热线的统计数据表明,物业方面投诉均居各类投诉前几名。来自于北京各大法院的数据中,2003年至2005年物业纠纷类案件在市二中院、宣武区法院、朝阳区法院、海淀区法院和丰台区法院等5家法院审理的所有案件中均排名前五位,此外,2003年5家法院共受理物业管理纠纷案件仅1,530件,2004年5,306件,到2005年就达到了7,643件,数量增长迅速。而据央视和焦点房地产网在2005年11月进行的有14,364名业主参与的调查报告中显示:74%的业主对物业管理不满意,20%的业主持中立态度,只有6%的业主表示比较满意。物业管理的种种纠纷现状,表明了物业管理行业存在着诚信危机,这种危机将严重影响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更将影响社会稳定。

从调查结果分析,物业管理企业存在的失信情况是表现在诸多方面的,如服务不到位、管理混乱,公用设施、场地经营使用和收益及公共维修基金使用不透明,物业费收支不合理,物业人员态度不好、素质差等等。而以不同的层次角度为出发点和进行归纳,物业管理企业失信情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物业管理行业中的失信。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来为这个行业树立规范,但由于一些深层次的原因,不少实质性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我国现有众多物业管理企业水平参差不齐,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物业管理专业化、市场化要求建立的企业极少,大多数物管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产权关系模糊、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内部管理薄弱混乱等问题。还有一些企业未能彻底转变经营理念,以管理者自居,缺乏以服务品质为基础的品牌意识,造成服务质量的低劣,损害行业的整体形象,不仅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行业总体服务水平的提高。此外,行业中存在的贿赂、寻租等不法和不正当行为以及同室操戈现象屡见不鲜,少数物业管理企业相互压价、不正当和恶性竞争,破坏行业规则,有的物业管理企业取得管理权后再通过各种手段减少服务内容、降低服务质量,失信于业主;少数物业管理企业还与业主委员会相互串通,损害业主利益;物业交接纠纷频发也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同颜色的保安混战的情形时有发生,以上种种不仅严重破坏了物业管理企业在公众中的印象,也使整个行业的形象严重受损。

二是物业管理企业契约中的失信。在中国传统契约概念的理解中,契约是一种凭证,而信就是其基本理念。同样,在物业管理中,本应重信守义,然而不少物业管理企业却往往违背合同,丧失诚信。一方面是在与业主的契约中失信,往往物业管理企业私下里裁减物业服务内容和降低服务质量,缩减人手,无形中降低了服务的等级,或以其他各种方式违反物业合同中的相关约定。另一方面是在与员工的契约中失信,物业管理中许多底层员工不仅工作辛苦,还不得不面对企业随意克扣员工福利和工资的情形,而且当问题出现时员工往往被炒鱿鱼成了牺牲品,这种对员工的失信,很容易使得物业管理行业中人才大量流失,对整个物业行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收藏
感谢您的支持
您已经点赞过了
收藏成功,到个人中心查看
请登录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