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公安推广“平安物业”创新社区警务

物业之家 2011-08-26 09:23

今年以来,一场以“物业保安化、物管长效化、服务民本化”为主题的“物管进社区”警务民生工程正在南京全市逐步展开。南京警方依托警务融入党务、政务、事务、家务的“五务一体”新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探索在物业管理中注入治安元素,确保小区有保安、防范有设施、车辆有停处、管理有制度,实现物业服务与治安防范的有机结合。

时隔8个月,记者走进南京市秦淮区双桥新村社区和建邺区苏建豪庭小区,实地探访南京警方推行“物管进社区”后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让老小区焕发“新青春”

地处宏光路上的双桥新村曾经是一个无物管、无门卫、无保安、无技防、无封闭的“五无”老旧小区。小区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共有居民1900余户,院内集中了工厂、学校、幼儿园、敬老院和大大小小的企业几十家。车多路窄、人员复杂,矛盾纠纷多、管理难度大,老百姓抱怨连连。

去年的一天,张先生等5人的车身被人划成了“大花脸”,受害车主多次找社区和物业要求赔偿。一时间,新旧矛盾交织,社区管理陷入困境。

1996年就在双桥新村任管段民警的王济钢坐不住了,他多次找到工厂负责人、社区干部、物业公司经理商量对策,他提出的“让平安物业常驻社区”的想法得到了辖区居民的大力支持。

今年初,在警方的协调下,社区聘请了物业管理,专门招聘了16名物业保安,既负责环境秩序、日常管理、生活服务,又负责小区守门、巡逻看车、治安防范等工作。过去,小区的多处大门并不封闭,加上没有周界报警设施,偷盗案件时有发生。对此,警方一方面封闭多余进出口,另一方面,在小区易发案的重点部位加装22个治安监控探头,并联网至小区门卫,安排保安员全天候值守。不仅如此,社区还成立了一支由47名志愿者组成的和谐家园巡逻队,他们戴着“红袖标”,时常在社区里走走转转,确保治安安全。今年上半年,小区只有2起警情。“与之前一天能被偷走10多辆车相比,真是天壤之别。”王济钢告诉记者。

警方还参照社会道路、街巷车辆管理的理念,为小区量身定制了社区“路网通行微循环”。学校门前的接送区画上了黄色斜网格的禁停线、小区宽路上划定了规范合理的停车位、狭窄道路死角处还安装上了行车凸透镜。目前,小区内有停车泊位270多个,逐车登记、就近停放。即便小区车辆全停满,还有七八十个车位的空余。

“菜园地”和养鸡养鸭一直是双桥新村社区的老大难问题。王济钢就反复对那些住户进行劝导,并把小区出新之后的规划图纸拿给他们看,并保证以后把这片空地建成市民健身休闲娱乐广场。终于,“钉子户”把菜园地铲除了,养鸡养鸭的居民也纷纷偃旗息鼓。现在,小区里不仅建成了休闲广场,还建成了篮球场供居民进行体育活动。

让新小区名副其实

与双桥新村这样的老旧小区相比,建成于2005年的苏建豪庭小区是南京河西一处新开发的商品住宅区。走进小区,保安迎面查问记者身份,门口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报着最近一周的治安情况,小区里绿意盎然,路边路灯整洁干净。

虽说有物业“管家”,然而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路灯不亮、道路破损、车辆乱停乱放、垃圾随意堆放,有的住户为了给停在楼下的电动车充电,从楼上往下拉电线,情况最严重的时候,站在小区中央仰头一看,整个小区的天空就被这些电线给“划分”了,小区内23只监控探头大部分成了摆设,街道干部虽多次上门劝说,但收效甚微。由于花钱买服务意识不强,只有0.6元/平方米标准的物业费,不少居民还不肯交,居民和物业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今年初,南京警方强力推进“物管进社区”后,建邺公安分局南苑派出所牵头在小区里成立了社区物管服务站,社区民警、社委会、业委会与物业公司合作,第一步就是修复并增设了监控探头,让小区安全有了保障。随后,他们又对小区环境进行改造,接着发动居民成立义务巡逻队,小区物业管理渐渐步入正轨,车辆停放秩序明显有序,居民消防意识显著提高,发案率大幅度下降。

收藏
感谢您的支持
您已经点赞过了
收藏成功,到个人中心查看
请登录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