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花样年彩生活:社区O2O这样做是蓝海还是昙花一现?
9月14日早9时,一些身穿工作服的员工匆匆忙忙进入深圳宝安区的彩生活大厦。
在2014年6月30日上市之前,彩生活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彩生活”)只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一家物业公司,而真正被外界熟知则是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之后。
“彩生活”成立于2002年,后由花样年集团(下称“花样年”)于2008年初组建,并于2011年初完成重组。上市挂牌仅三日,彩生活市值暴涨至55.6亿港元,超过母公司花样年控股的52.4亿元。有机构分析认为,主打社区增值服务平台的彩生活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同。
自上市以来,彩生活确立了自己的三大业务板块:第一,物业管理服务;第二,工程服务;第三,社区租赁、销售及其他服务(见表1、表3)。
根据2015年的中报显示,期内彩生活的物业面积达2.7亿平方米,三大业务的总收益为2.78亿元,净利润为0.84亿元,其中物业管理服务、工程服务及社区租赁、销售和其他服务的收入分别为1.50亿元、0.85亿元、0.44亿元,在总收益中的占比则为53.8%、30.58%、15.83%。截至 2015年6月30日,整体的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66.1%增加7.8个百分点为73.9%,其中物业管理服务、工程服务、社区租赁销售及其他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74.8%、59.0%、99.6%。
无论是综合毛利率还是各业务板块的毛利率,都远远高于房地产行业的平均水平,让人艳羡。在不少人看来,彩生活已经把微利甚至亏损的物业管理做成了暴利行业。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2014年彩生活的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见表2),4年内服务面积增长近10倍,已经成为国内服务面积最大的社区服务运营商。而 2014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高达67.03%,最近4年的复合增长率达38.51%,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28.33%,净利率更是高达 37.42%。
彩生活的上市让物业管理处于一种“风来了”的状态,跟跑者众多。万科、中海、碧桂园等品牌房企纷纷提出分拆物业上市。上市一年后,彩生活借资本之力,跑马圈地,仍然奔跑在快车道上。
企业上市是个精彩故事,但上市之后却是一场艰苦异常的长跑。彩生活可以一直这样跑下去么?本刊试图通过梳理彩生活的业务节点,还原华丽业绩背后的真实面貌。
-
深圳福田区住宅小区疫情防控工作标准化手册培训资料 43677
-
疫情之下,决定你生活水平的不是房子,而是物业!业内关注 43280
-
“职业物闹”,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物业要警惕、政府要重视、公安要严打!业内关注 141535
-
热议中的冷思考——关于物业服务价格松绑的几点看法业界评论 37393
-
沈建忠:为“标准建设年”定基调专家访谈 45738
-
物业管理行业未来的三个基本判断业界评论 121387
-
保姆纵火案遇难家属起诉绿城物业和消防 杭州中院正式受理业内关注 61678
-
新修订《安庆市物业管理办法》亮点解读政策解读 30538
-
池州市引入仲裁机制破解物业收费难业内关注 25654
-
未按时交存物业专项维修资金 深圳59家物业企业上“黑榜”业内关注 29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