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级的市场谁都拿不下,“互联网+”在物业管理领域失效了吗?

李枭然 2016-11-08 09:19

随着互联网创业的大潮起了又落,很多曾经万人追捧的行业也已经从天堂落入地狱,O2O从当年的盛极一时到现在的谈之色变,让人唏嘘不已。前些天跟一个投资界的朋友聊天,说起了现状,我给了一个定义叫做“概念缺失恐慌”,无论从媒体还是创业的者的角度,连个可以吹嘘和作为谈资风口都找不到了,也是可悲可叹。

然而,还有一些领域,市场规模巨大,但从未真正进入主流互联网创业领域视角。比如说我们今天要谈到的物业管理领域。物业管理的互联网化早早的跟随互联网的发展上路,这个接近万亿级的市场,如此刚需高频的服务,在互联网化探索的道路上,究竟进展如何?

在深入了解物业公司的现状,考察了物业管理软件互联网化、移动化的过程后,笔者发现之所以在市场体量如此巨大的市场中,没有一家能够突出重围,确实是有原因的。以下三点是大部分公司在物业管理的“互联网+”的探索中最主要问题。

第一,传统物业公司还是互联网创业公司,谁更适合这个市场?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这个行业中,到底是传统物业公司自我升华,还是被外行颠覆,恐怕各有各的想法。实际情况是,目前这个行业中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尝试的不少,走出一条路的并不多。

原因其实很简单,互联网创业者的思路一般都是以搭建平台为目标,前期整合中小物业公司管理的业主资源,有一定用户体量的情况下,整合周边商铺或者加上自营项目,以社区电商为盈利重点。

这类公司自身的缺陷十分明显,它们中的大部分物业服务经验和意识都较为薄弱,没有服务做支撑,很难让消费者真正的买单,大部分情况下,物业管理软件的打开率都成问题,更不用说电商转化率和盈利的问题了。

反观传统物业管理行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中国,从最早的深圳,到现在家喻户晓,磕磕绊绊已有三十五个年头,但是在互联网化的这条道路上,大部分传统物业公司的探索也是最近5年左右开始的。

在物业服务方面,肯定是更有经验,但也存在自己的问题,一个是服务模式比较重,扩张速度跟互联网公司比起来可以用缓慢来形容。

另一个是转型困难,这点在笔者的另一篇文章《一个职业经理人的思考:传统企业转型的路与坑》中有过详细的描述,为文章发表后,有很多从业人员联系我,表示有相同遭遇,其中就有很多大物业公司的员工及高管,在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该怎么定位,做工具还是平台,走高端路线还是中低端路线?

同样是以物业管理的软件切入,最终究竟定位成移动化物业管理工具还是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其实跟创业主体很有关系,很多国内知名的大物业公司都以工具为切入点。而互联网创业者,更多定义成平台。两者的区别很明显,一个讲究的是内控,主要作用是提高物业管理工具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另一个讲究的是整合物业公司和周边社区服务,形成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两者其实各有各的问题,做工具的,模式不好复制,自身扩张速度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原因很简单,对于这些大公司来说,软件系统只是物业服务的外延,真正核心的产品还是物业服务体系和物业服务人员的具体服务能力。做平台的,由于讲究快速扩张,整合中小物业公司本身的服务能力又差,服务质量又很难保证,所以用户接受程度较低。

说到服务质量,实际上是由服务成本做保障的,投入的人力资金更多,服务水平提高的就快。那自然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究竟是定位高端市场,还是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高,收益也高,但是目前高端的盘比较少,只能等待消费升级的趋势发酵成长,市场需求的大量成熟才有大规模扩张的希望。

反观中低端市场的基数大,扩展空间大,容易形成规模。但是业主对于物业服务的需求并不是很强烈,甚至很多低端小区的业主认为物业公司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更有甚者,笔者在一个三线城市见过,整个城市的物业公司普遍服务口碑普遍较差的情况。物业费欠缴,物业公司与业主的对立如家常便饭,这样的市场,作为整合服务商进入的难度可想而知。

具体该如何抉择,恐怕难倒了很多物业公司,目前大家在产品方面来回摇摆,互相渗透的现象也就可以理解了,大趋势是,做内控的逐步平台化,做平台的逐步强调内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定位的难以抉择。

第三,怎么实现盈利?

这其实是最重要的问题,之所以放在第三个说,是因为需要前面的问题进行铺垫。按照前面说的,传统物业公司做内控型的移动化产品,主要是为提高自身服务质量,盈利方式也偏向传统的物业服务收费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增长缓慢,却是有切实可行的盈利点,但是想做到快速扩张确很困难。

而作为做平台产品的互联网公司,主要的盈利可能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广告,分为一般广告模式和搜索广告模式。一般广告模式,即每个小区周边商户的广告投放,或者品牌产品的全小区广告投放,收取广告费用。搜索广告,指小区周边洗衣、家政、维修等服务企业,可以进行付费排名展示,收取广告费用;

佣金,作为第三方,为物业公司、小区业主提供服务收取报酬,详细的收费方式需要进行探索;

销售自己的服务,平台用户数据量增大后,可以对用户的日常行为进行分析,找到用户的高频需求,对某些高利润产品可以进行集中采购销售或提供自有服务,赚取利润;

开放API,开放接口。获取大量用户后,可以对物业服务类的其他平台,如社区O2O,家政服务等类型的平台开放接口,收取费用。

看上去手段多样,但是有一个大前提,就是足够的用户基数和用户活跃度,如果用户基数不够,而产品又不能吸引用户的频繁使用,那么盈利的大前提就丧失了。

而且很多互联网从业人员发现,这样的盈利模式跟前两年很火的社区电商大有雷同之处,其实这也是平台类思路发展面临的竞争风险,很多社区电商进入社区时,其实也有搭物业便车的先例,所以两者大有殊途同归的意思,但是这对于双方来说,恐怕都是避之不及的孽缘吧。

除此之外,双方还要面对包括老龄化社区对产品接受程度较低,硬件产品的技术含量偏低,商业模式复制速度缓慢,拓展渠道成本高等一系列共同的问题。所以,整个物业管理行业的电商未来化之路究竟如何,确实还需要一个发展和探索的过程,这样一个接近万亿级的大蛋糕,看着诱人,想吃下去却并不容易。(本文首发钛媒体)

收藏
感谢您的支持
您已经点赞过了
收藏成功,到个人中心查看
请登录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