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盆冷水!社区O2O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互联网大潮来势凶猛,垄断被相继打断,各传统行业“大佬”犹如惊弓之鸟,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借助互联网之势进行转型升级。物业企业作为服务行业也就被裹挟进来,用发展的眼光看物业行业大环境,互联网正在快速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服务行业的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但笔者对部分中小物业企业想利用互联网,走转型升级之路未免有些担忧。众多物业企业将焦点聚集于社区的“最后一公里”上,也就是社区O2O,主要是因为从理论上讲物业企业掌握着客户资源,想利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实现资本运作,从而增加利润点,也有人为此勾勒出社区O2O发展的大好蓝图,认为社区O2O将是一个万亿市场,这让物业企业和互联网创业者为之疯狂。不过笔者倒有几点不同的观点,服务转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个时候泼出这几盆冷水,绝不是哗众取宠,而是想让更多的中小物业企业能够审时度势,清醒地认识到实现社区O2O,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能盲目跟风,脱离服务本质。为此,笔者总结了实现社区O2O应避免的三大误判。
误判一:客户误判
很多物业企业认为自己掌握了客户资源,客户就真正的属于自己。某篇文章甚至认为“绕开物业公司,一切社区O2O都是纸上谈兵”。对这个观点笔者倒有不同的想法,其实很多物业企业单纯地认为把住了小区的门口,客户资源就不会流失。其实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想垄断客户群体已经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例如淘宝的出现,让物业企业认为的资源不也流失掉了吗?一些物业企业盲目的自信,完全忽略了客户的基本诉求,在服务的过程中逐渐失去客户的关注和信任,基础服务一塌糊涂,矛盾和纠纷不断,客户投诉率逐年增涨,客户缺乏对物业企业的信任,这样不但实现不了社区O2O,其他战略设想恐怕也会是纸上谈兵。还有一些物业企业盲目扩张,全国跑马圈地,这些企业的战略规划是实现今后的规模化和集团化管理模式,认为当下占据了全国市场就等同于占据了大资源,其实也是一个道理,服务和体制跟不上,老百姓是不会买账的,某物业企业发生的“南京事件”,是极度扩张的后遗症,迎来的是当头一棒。
围绕客户黏度方面,笔者特意留意了一些物业企业的微信公众平台现状,目前各大企业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利用率非常高,但实际客户的关注量和阅读量却非常少。推广前期,一些物业企业以搞活动、发礼品的方式来提升客户关注量,但很多客户领取奖品后都取消了关注;一个3000多户的新社区(以80~90后为主体),物业企业微信公众平台每期推送的内容阅读量平均才100多个,因此要提醒物业企业对客户资源的把控不能盲目自信。
鉴往知来,未来服务升级转型的立足点必须以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为基础。所以物业企业只有正本清源,审慎衡量自身优劣,切合客户真正需求,赢得客户的口碑和信任,建立客户黏度,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去考虑如何实现社区O2O,亦或智慧社区。
误判二:技术误判
从2013年的下半年开始,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与社区O2O有关的软件产品,如叮咚小区、小区无忧、顺丰“嘿客”、社区001等,还有依托微信公众平台研发第三方平台,如微小区等。围绕社区O2O的产品铺天盖地袭来,战场硝烟弥漫,移动互联网泡沫漫天,但时至而今,笔者却没有看到一个成功的案例。这期间不乏一些中小物业企业,想利用掌握客户资源的独特“优势”,自主开发App,实现社区O2O,但在实际运作中风险却是巨大的。笔者通过在2014年组织的一次“智慧社区”交流会,认为原因有四,第一,是目前社区O2O产品与技术方案尚不成熟,概念化的东西比较多,属于初级阶段,方向还未明朗化;第二,缺乏适应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技术人才,缺乏大数据的深度分析和利用;第三,客户对App的新鲜感已经逐渐在消失,更多的应用软件充斥着市场,但基本都属于沉睡状态;第四,社区O2O很多功能的实现还要依赖于开发公司,而开发公司的建设标准与技术规划亦是缺乏。
所以在技术资源匮乏和市场环境的约束下,物业企业要自主研发App,一定要慎重,专业的网络IT公司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物业企业的步子更要再缓一缓。另外,目前阿里巴巴,微信公众号等知名平台都提供了云服务器、开发工具和流量接口等,为平台上的用户提供更低成本、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更多的企业比较青睐这种模式。其实这应该是个信号,物业企业的App能否在这种情况下生存,我们还不确定,但笔者认为,物业企业目前只需要将精力放在做好服务上,摆脱狭隘的“把握客户资源说”,专业的事还是留给专业的人干。
误判三:成本误判
除了技术问题,还面临一个成本问题,一些物业企业将社区O2O理解得过于简单化,认为只要研发出App客户端,然后联合社区周边的商家就可以实现,顶多投入个几百万。但纵观目前实现自主研发App的那些企业,如龙湖、万科、彩生活和花样年等物业企业,哪个不是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其背后都有雄厚的资金链,才促使其敢于尝试和冒险,但即使有资金保障,也未必能起到预期效果,事实也证明这些企业的客户活跃度并不高。
社区O2O绝对不是联合社区周边的几家商家,提供一些购物、餐饮便利、发布停水通知和上门服务这么简单。首先App研发需要成本;后期维护需要成本;客户端推广下载需要成本;竞争成本;人力成本;设备维护和改造成本;另外实现社区O2O的全面功能还要线上和线下服务有效同步整合,例如提供干洗业务,就得有配套的洗衣工厂,如果自己建设,成本会更高;原产地直供业务,就得联系产地果农、奶农和物流企业;提供健康医疗业务,就得跟各大医疗机构进行对接;提供水电缴存等业务,就得合作于各大银行(但现在据笔者所知部分银行也开始做App开发,两者能否发生冲突,不得而知);提供出租车呼叫业务,就得和滴滴和快滴合作(能不能合作就另当别论了)。 想全部实现社区O2O功能,岂能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
2015年“互联网+”,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必定会使App市场的“烧钱”大戏越演越烈,作为微利企业的物业企业社区O2O的商业化之路,借用毛主席的诗句“山高路远坑深”,恐怕不是用人民币就能简单填满的事。社区O2O只是承载服务而生,只是服务过程中的一种工具,其实本质还是服务。
-
深圳福田区住宅小区疫情防控工作标准化手册培训资料 43543
-
疫情之下,决定你生活水平的不是房子,而是物业!业内关注 43000
-
“职业物闹”,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物业要警惕、政府要重视、公安要严打!业内关注 140994
-
热议中的冷思考——关于物业服务价格松绑的几点看法业界评论 36971
-
沈建忠:为“标准建设年”定基调专家访谈 44745
-
物业管理行业未来的三个基本判断业界评论 120755
-
保姆纵火案遇难家属起诉绿城物业和消防 杭州中院正式受理业内关注 61412
-
新修订《安庆市物业管理办法》亮点解读政策解读 30388
-
池州市引入仲裁机制破解物业收费难业内关注 25381
-
未按时交存物业专项维修资金 深圳59家物业企业上“黑榜”业内关注 29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