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创空间创始人杨乐渝:众筹一段美好的人生
公地网:请您介绍全创空间的情况,例如它能给初创企业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杨乐渝:全创空间不单纯是一个给初创企业提供服务的平台。它和众创空间不等同于一个概念,当然,全创空间有服务于创新、创业的重要功能,但最核心的是,我们把它定位为一个能量场,是一个人与人之间,尤其我们全经联会员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创新创业平台,所以,我们对外将它称之为会员之间的联合发展和创新创业平台。从更严格的意义上讲,它不单纯是一个众创空间,而是“空间的空间”,为什么呢?全创空间由一百位全经联会员众筹而成,他们大部分是房地产行业的企业家,还有一部分是投资人,代表了全经联的两千六百多名会员和三千八百多家企业会员。全创空间今后能成为容纳中国房地产企业家和经理人流量的最大空间,我们要求它天天有客、有沙龙,我们这一百人会首先推出很多主题日,也许是生日、纪念日等,或者其他有意义的和大家有关联的日子。在主题日里,空间的主人可以分享、展示操盘案例、过往作品、创新成果;也可以是一个party,可以分享智慧、资源或者兴趣爱好。我们提倡的众筹不仅是筹钱,更希望众筹能筹人、筹资源、筹智慧。我们正在做的一件事是,分析这一百人里,有多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或者连着过生日的,我们就约着搞一个party。我们希望空间的主人参与其中,不仅是投资者,还是内容制造者,更是消费者、传播者。全创空间最终帮助大家筹到的,是一段美好的人生,和一种有趣的生活方式。在这里,大家能够吸取能量。对勇于创新的企业家而言,他们最需要的是精神的支撑,找到同道中人,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联合成组织以后,找到资本、用户及合作资源都是顺理成章的事。这也是全创空间真正的魅力所在。
公地网:全国有很多众创空间,例如中关村创业大街的车库咖啡、3W咖啡,他们也都会提供许多的创业服务,与这些众创空间相比较,全创空间有哪些特点?
杨乐渝:相对来说,许多众创空间没有社群,每个团队可能都在做着完全不同的事业,而我们的社群一直存在。全经联发展的七年里,我们已经有了大量的内容分享,有了不同的论坛、沙龙、讲座,甚至很多有趣的活动,而全创空间可以让分享内容的活动更有深度。以前我们分享经验,现在我们开始分享情感和价值观。我们一直在用内容来定义全创空间,社群关系就成了空间最大的特点。它不像传统的众创空间那样没有社群基础,很多团队在传统的众创空间里呆上半年、一年就离开了。而全创空间里的团队会和我们一直在一起,正是因为社群的内容和能量。另外,它和俱乐部又不一样,原来很多会员只能和全经联发生交际,会员和会员之间的交际很少,一般只发生在全经联举办的各种会议和论坛上。有了全创空间,每个会员都能成为空间的主人,会员之间无时无刻都在产生交际,而且这种交际不是由全经联发动的,每一个会员都不需要通过全经联总部,而是在全创空间直接与其他会员分享资源。这样,全经联总部能够去中心化,也不再单纯靠互联网一种方式来形成交际,而是形成了“人联网”。全经联的会员都是爱学习、乐分享、愿创新的人,全创空间并不需要刻意去诱导他们进行创新。
所以,从整个空间的布局来讲,有三个部分:一、会员和全经联总部的资源展示,会员可以把他们的书、行业报告,或者研发的产品、服务进行展示,例如我们有一个会员在做关于咸鸭蛋的创业项目,他的产品就可以展示在这个地方,我们所有的会员每天通过二维码就能知道他的项目,也能随时找到他;二、天天有课,例如沙龙、论坛、讲堂等;三、商务洽谈和移动办公。有很多外地的会员来到全经联以后,愿意在空间里办公,我们有一些移动工位,采用席位制的方式,也就是说这些工位不是每天都被占用,代表了目前有一些正在创业创新的会员和全经联有所关联。很多会员一直在说,他们在北京都有办事处,但是分散在各个地方,如果在全创空间里,相互之间的关联度非常高,交往就能变得更紧密。
公地网:有很多创始人是最近一段时间才开始转型做和地产相关的创新项目,对于他们来说,来全创空间更多是吸收资源,而不是分享,怎么去判断他们适不适合加入全创空间呢?
杨乐渝:没错,你讲得非常对。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是全创空间这个平台需要去涉及的问题。全经联有孵化器,孵化器会对创新项目进行筛选,会判断创始人靠不靠谱,有没有足够的专注力,更重要的是有没有理想和意志。虽然不是每个人一开始就有团队,但是得看创始人有没有足够的包容力、吸引力去组建一个好的团队。对于创新项目的初期,我们并不把注意力完全放在项目的商业模式上,因为商业模式是动态的,初创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如果能,基本都属于成长和成熟型的企业。
另外,就像你说的,创始人原来是职业经理人,在他开始创业时,相对来说还是一个白丁,他原来觉得自己很有资源,但是当他离开原来的平台,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设计商业模式有非常多的局限性,我们现在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进行背景调查,我们有信用担保体系,当他加入全经联以后,我们会一直观察他,如果他的项目足够好,我们就会成为项目的联合创始人。我们将会得到项目5%至10%的股权,这是资源性入股。然后我们开始帮助他调整商业模式,也会帮助他设计公司结构,同样也会给他的融资提供支持。我们更多考量的是项目究竟是为了赚钱还是解决社会痛点,创造社会价值,这是项目持久性的保证。这个事情一定要想清楚,才能保证做事的持久性。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了若干个项目的联合创始人。在成为联合创始人后,和全创空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要让他的项目在全创空间里找到不同类别的资源,而不是靠我们一个一个去牵线搭桥,在全创空间里有潜在的用户、合作伙伴、团队合作者、投资人等。
“现代物业”的含义特别有意思。传统物业的定义方式更关注住或办公的使用属性,而现代物业更关注用内容来定位产品,把内容放到空间里,空间才会有意义。有了内容,产品和服务才不仅限于500平方米的物理空间,更有可能扩展到5千、5万甚至50亿平方米的“空间”里,因为每个分享者背后都有更广阔的空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空间的空间”。
公地网:对于一些与地产行业关联性较低的项目,全创空间是否也能对他们产生影响?
杨乐渝:我们接触的项目和地产行业都有比较高的匹配度。其实不难发现,除了天上飞的和海里游的,只要在陆地上的,不管什么样的产品,总得落实到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去,要不在写字楼里,要不在社区里,要不在商场里,要不在养老设施里……就算是高科技智能设备,也要进入人的生活里,例如智能家具、家政社区O2O等。再例如现在很多文创作品也在和地产相结合,把优秀的作品和内容带到建筑空间里,公共艺术也在公共空间里发挥作用,所以总能找到匹配点。
公地网:现在有很多创业项目将是否能拿到融资和进入孵化器作为衡量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杨乐渝:这是目前创新创业里的一个投影,整个社会都以这种心态去经历这个阶段,很多新闻里传播的也是项目已经融了多少钱,我们认为这样对创新创业者的引导是完全不对的。
首先,创新和创业应该是有使命感的事情。我们经常问创新创业者,为什么要创新创业?当然,我们从来不会认为为了挣钱而创新创业是有问题的,每个人都有远大理想也是不现实的。但是,真正能够创业成功的人是有悟性的,他可能一开始是为了挣钱而创业,但是慢慢做下去,他会发现真正的着眼点是在于为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或者说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只用帮助别人的时候,才能帮到自己。很多创业者说“我缺钱”,我认为这个思考的方式不对,应该说“没有钱投我”,那么就应该思考“为什么没有钱投我”?我观察了很多人,为什么有些创业者成功不了,因为他不专注,今天去做这个,明天去做那个。不专注的背后,就是浮躁。创业者真正缺的不是钱,也不是资源,而是沉浸下来的心和支撑着不断前行的能量。商业模式是做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所以有人给我讲了一个天花乱坠的商业模式来融资,我几乎是不听的。
对于整个创新、创业的环境而言,一些国家的中小学教材里看到的是探索、英雄主义等词汇,而我们的更多是忠诚、服从,从这些词汇中就可以看出来,应该崇尚创新的精神,社会的氛围也就完全不一样了。社会就是一个超级孵化器,每个人自身的成长就在孵化器中,而不是非要在某个以孵化器命名的空间里,才能叫做创业创新。整个社会没有形成这样的氛围,所以对创业创新的失败无法容忍,一些媒体营造出一种虚幻的影响力,去告诉大众,融资成功等于事业成功,其实那还差得很远。我们做过统计,到C轮融资之前,会有70%的企业被兼并或者倒闭,也就是说,A轮融资或者天使融资成功,什么都证明不了。
公地网:全创空间是否设定了一些功能性的目标,例如一年内要达成多少家企业的融资?
杨乐渝:没有,我们让很多的创新创业项目能够在这个地方得到成长,但是我们没有设定指标。我们不会去说,在这个地方要给创业项目对接多少融资,那是全经联孵化器在做的事情。全经联孵化器有指标,例如我们作为联合创始人的项目明年预计需要达到50个。我们不像传统的投资企业,投资是为了退出时获利,我们投资的前提是希望我们能和项目一直共同发展,即使我们也有可能部分退出,但是合适的时候我们又加入进去了,因为他总是我们的会员。我们会作为战略投资基金去引投,而不是占主宰,占主宰的话,我们会抢了很多投资机构的会员的生意。
公地网:我们在全创空间中,能找到同质化程度较高的创新项目,它们之间既能合作,也有竞争,您认为这样的竞争关系有必要刻意回避吗?
杨乐渝:没有必要。其实在我们会员的系统里,有很多很多的竞争关系,在我们看来这些都是良性的。房地产不像制造业,制造业是比较精细的,手机和手机、电视和电视之间的竞争关系非常明显,而房地产可以进行微调,针对不同的物业,做出不同类别的产品和服务,所以在房地产领域,几乎没有一模一样的商业模式。例如我们有两家做社区运营的会员之间就存在大量的协同性,一家给物管公司提供免费软件,而另外一家提供了物业管理公司的入口。假如说又有一个会员也提供一样的软件服务怎么办?那我们就会把两个项目拿出来对比,谁做得快,谁的团队更靠谱,我们会让会员直接面对面聊,这样大家可以权衡彼此间的差异和差距;如果差距比较明显,我们会建议他们整合在一起做,这样处于劣势的团队也能提早看清局势,不用做太多无效的工作。我们提倡包容的文化,每个人都要彼此之间开放,越是躲躲闪闪的人反而越吃亏。不开放,不坦诚,最后所有的资源都帮不了你,别人不知道你在干什么,也不知道你干得怎么样,所以大家就讲一句话——大咖们都在联合,小散们还在单打独斗,这就是小散们的悲剧。在全创空间,大家不用像竞争对手之间讲话,而是使用会员的语言,彼此资源得到放大,效率更高了。
公地网:全创空间的运营过程中会面临哪些困难?
杨乐渝:真正的挑战在于,全创空间的主人不是我们的运营团队,而是会员和创新者们,我们只是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服务,例如咖啡、简餐等。如果有人急功近利,就会使得我们空间的文化和能量受到负面影响。例如他得到了一个主题日,然而却是来这里销售产品,这是我们不能允许的。作为运营方,我们会评估他报过来的方案,如果有不合适的内容,例如满是广告,或者不讲行业,不分析行业(就不能通过)。另外,我们还要看他是不是愿意学习、分享、创新,心态是不是开放、包容、谦虚,作风是不是守时、有礼貌,如果不是,这会让整个用户体验非常差,我们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全创空间里应该有一个生态系统,也是我们所说的能量场,我们就会很珍惜这样一片天地,这样真正通过我们的努力,不仅是为整个行业,也为整个社会做了很大的贡献。社群是一种能力场,全创空间不是全经联的全创空间,而是所有会员的。如果我们很浮躁,在一起就想融资,在一起就说我们凑点钱干点事,这是很荒唐的事情,价值理念不一样,怎么可能做一份事业?在全创空间,我们有共同的理念,不用去解释房地产产品的概念。
众创空间运营得好,我们每一个空间的创始人都能获得回报,不论是商业利益,还是社会效益。每个人都能在众创空间里创新创业,对社会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这过程中顺便挣点钱,我觉得这才是人生的意义。
-
深圳福田区住宅小区疫情防控工作标准化手册培训资料 43677
-
疫情之下,决定你生活水平的不是房子,而是物业!业内关注 43294
-
“职业物闹”,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物业要警惕、政府要重视、公安要严打!业内关注 141608
-
热议中的冷思考——关于物业服务价格松绑的几点看法业界评论 37393
-
沈建忠:为“标准建设年”定基调专家访谈 45738
-
物业管理行业未来的三个基本判断业界评论 121400
-
保姆纵火案遇难家属起诉绿城物业和消防 杭州中院正式受理业内关注 61699
-
新修订《安庆市物业管理办法》亮点解读政策解读 30538
-
池州市引入仲裁机制破解物业收费难业内关注 25673
-
未按时交存物业专项维修资金 深圳59家物业企业上“黑榜”业内关注 29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