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是如何诞生的

现代物业杂志 2016-12-03 19:13

在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中,保安似乎已成了不可或缺、无所不在的人物之一。姑且不谈论我们见到的这些保安是否是正规保安公司管理下的从业人员,或者是用人单位自招的内卫人员,总之,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身边有他们的存在。

保安在我国最通俗的解释就是“保一方平安”,而部分学者给他一个很规范的解释:“保安是指保安机构与保安人员为了安全所作出的各种行为或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在我国,正规的保安机构称为“保安服务公司”,隶属于公安机关,受公安机关领导。该行业正式的从业人员一般都需要经过公开招聘、认真选拔和正式的岗位培训,然后由公司出面与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将合格的保安人员推荐给广大的用人单位。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见到很多穿不同保安制服的人,以为是由于用人单位不同而造成服装不统一,要辨别他们是否是正规的从业人员,单从服装上进行区分估计还要有一段时间来适应。其实,现在正规的保安人员已经开始统一换装为2000式保安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看到一支着装统一、素质更高的保安队伍。

保安业对我国来说可以算是一种新的产业,其实它涵盖的内容很丰富。有小区保安、大厦保安、银行保安、护卫等等。我们现在街头常见的“某某护卫”、“某某安全押运”都属于保安的范畴。

关于保安的工作性质,在国际上大概有三种:第一种是民间性质,以欧美保安为代表;第二种是完全政府性质,又叫做“工商保安”,是准警察,以新加坡保安为代表;第三种是“政企合一”性质,它处于民间和政府之间,是中国保安的特性。中国的安全体制和西方不一样,这也是最早建立保安公司的原因。

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外商对到中国投资建厂是否安全心存疑虑。泰国正大集团的老板问蛇口工业区的领导:“谁来保证我们的安全?”该领导说:“警察。”外商显然很不满意:“在我们的国家,如果警察老是在你的公司出现,人们会认为你做了违法的事。”后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1984年12月18日深圳市蛇口区公安机关动手组建蛇口保安服务公司为标志,中国保安服务业诞生了。同年12月20日,保安员胡宏荣到蛇口海景餐厅上班,他成了新中国保安第一人。自此,我国保安服务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发展壮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成立了保安服务公司。截止目前为止,我国约有保安服务公司1400家,保安从业人员逾30万人,目前这个数字还在增长。

不同国家由于文化传统、法律制度以及政府职能的差异,导致保安业的业务范围也不同。但一般的服务范围是基本相同的,服务范围可以统称为人防、物防、技防,也可以指一般意义上的看护、押运、安全咨询、社区巡逻、技术预防服务等。在英美等国家,保安业人员的数量一般在警察人数的三倍左右,而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保安人员的数量比警察要少。

要追溯保安的历史,可以根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郭太生教授的《国外保安理论研究介绍》找到一些国外保安以及保安业的相关资料。

业内人士一般都习惯对国外保安业加上“私人”两个字,在日本称为警备业,而在我国台湾则称为保全业。这与他们的政治体制以及经济结构和中国大陆不同有一定的关系。西方的私人保安业有较长的历史,多数人认为始于19世纪,但其脉络不是非常清楚。原因主要是:一方面私人保安业的业务范围比较广,而且在不断地变化;另一方面,在历史上公共警务与私人警务的界限很难划清。

如果从私人警务的角度去分析,有人认为其历史可以上溯到16世纪,从16世纪到18世纪,出现了一些有钱的富人和私人企业主,他们雇佣一些身强力壮的人看护自己的财产;到1798年,英国的西印度公司已经建立了海上的武装押运队伍(有人称他们为海上警察),1800年,在泰吾士河也出现了类似的武装人员。在美国,有的学者认为,在1649年,也有的认为在1643年,波士顿有了第一个由殖民者组织的守夜队伍,用以防止印地安人的袭击与防止火灾的发生。也就是说,建立殖民地的过程中就有了保安业务。

如果从以公司形式出现的私人调查机构分析,普遍认为1850年在美国出现的平克顿侦探社(公司)是最早的保安业。它最早的业务是侦破发生在铁路系统的盗窃案件,并提供各种警务业务,后来发展成为一家综合性的保安公司。英国的私人侦探机构比美国要晚半个世纪。

如果从保安产品制造业出现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认为出现于1852年,因为在1852年,美国波士顿一个叫POPE的人发明了一种入侵防盗装置,而且申请了专利,或许这项发明成了保安工作中技防的起源。

如果从护卫业产生的角度分析,实际上几乎在平克顿侦探公司产生的同时,美国就有人成立了快运公司,主要对从事海上运输的商船提供保护服务,包括使用武装警卫。在英国,1926年出现了专门的护卫公司,不仅在公路、铁路,而且在空中护送现金与各种有价值的物品。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保安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从整体上看,保安业真正得到发展的时间是20世纪的60-70年代。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二战以后,工业与商业得到恢复和进一步的发展,而保安业壮大是在70-80年代。

回头来看我国,其实如果以西方保安业发展来与我国悠久的历史作比较,我们很早就可以看到保安业在我国的雏形。小说中经常有“护院”、“镖局”这类的词出现,“护院”是指有钱人家或是官员为了保护自身以及住宅安全而雇佣的孔武有力的成年男子,他们可以算是最早出现的私人保安人员;而“镖局”是有一技防身的人拥有资本之后开设的专门为他人财产提供安全押运、安全护卫的专业机构。这是否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保安和保安业呢?

当然,小说毕竟是小说,可以根据作者的思维去杜撰。严格从历史角度来衡量,我们把眼光拉近几百年。在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那时候的东南沿海屡遭日本倭寇袭击,当时沿海的居民通过守夜(也就是俗称的打更),来防止海盗的袭击。

打更人

再往后推,清朝后期,大约是1852年12月,咸丰帝命曾国藩协助湖南巡抚办理团练,他复奏咸丰帝称,太平军从湖南北出攻克汉阳,团练无济于事,正规绿营已不堪作战,主张建立新军。于是他以湘乡练勇为基础,在湖南编练成一支军队,称作“湘勇”,又称“湘军”。湘军分陆军和水师两种,其士兵由营官自招,并只服从营官,上下层层隶属,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湘军于1854年编练建成,1860年,曾国藩任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后,掌握地方军政大权,湘军势力大为扩充,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1861年9月湘军攻克安庆,三年后,也就是1864年7月,湘军攻陷天京(今南京)。湘军镇压太平天国以后,声势愈大,曾国藩为避免朝廷猜疑,又因湘军暮气愈深,大量裁撤直系部队,其支系仍然在其他地方镇压捻军,而水师则守湘军旧制,采绿营规模,改建为长江水师。以后左宗棠平定新疆虽也利用湘军,但是已不再是主力作战的部队。

湘军的兴起使清代兵制发生了根本变化,湘军兴起,兵必自招,将必自选,饷出帅筹,其制与绿营相反,曾国藩对湘军有极大的指挥调度权,自成派系。当湘军代替绿营与太平天国作战,也代表着他们取代了国家经制的世兵制度。近代北洋军阀的起源,实始自湘军的“兵为将有”。这就是有历史可查的“私人警务”也是私人武装力量的开始。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为了防止抗日武装力量对其采取出其不意的军事行动,因此,在地主豪绅家中选取一部分家仆,编制成“保安团”,对日占区进行监视和警戒。这支汉奸部队与正规的日军以及伪军不同,他们只起到“预防损失”的作用。从它的形式来看,类似于前面提到的波士顿殖民组织的守夜队伍,也算得上是私人警务的一种形式。

在此,不再对中西方的保安以及保安业的历史作一一比较,毕竟目前中国保安业处于发展阶段,市场本身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国内保安行业工作范畴在理论上和实践方面争议较大。对于是否开放个人保安市场,是否允许其他机关、单位和个人介入保安领域等等都尚需论证。

放眼当前,国外的保安业似乎也良莠不齐。诸如美国、日本这些国家,从一开始保安业的起点就比较高,在预防犯罪、消除灾害事故、保障公民个体与群体合法权益等方面,起到执法助手的作用,所提供服务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其形式大致可分为六大基本形态。其一是装甲车辆武装押运公司;其二是私人侦探公司;其三是安全防范报警公司;其四是巡逻、护卫公司;其五是保险调查公司;其六是其他形态的保安公司,这些公司的营业范畴直接涉及各国政治和国家本身。

在匈牙利,有人曾经在这个国家的小学生中做过调查,有85%的男生希望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是“保安人员”,原因是他们“最强壮、既威风,又有钱”,但是这些小孩子不知道的是,该国的保安人员麻烦很多。匈牙利的保安业起步比我国晚,是九十年代才悄悄兴起的新兴职业。第一批吃“保安饭”的人员,多由退休警察、值班员、保管员和一些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闲职人员组成。不久就发现问题叠出,因为,并不是所有担任保安工作的保安人员都具有必要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见利忘义的事件频有发生。几乎没有一起“运钞车抢劫案”中没有保安人员参与的(要么是在岗的保安人员,要么是曾经在保安公司就职、悉知内幕的人)。就警方资料统计,类似保安人员参与犯罪的情况多出在规模较小的保安公司或私人保安人员身上。相对而言,与雇佣价成正比,大公司保安人员“身价”高,其“保险系数”也高。

我国保安业的现状与行业起点高的国家相比,许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起步晚、底子薄、专业化服务低、技术普遍落后、提供的服务也比较单一。目前比较常见的有武装押运、安全防范报警、巡逻护卫三个层面的服务。对于诸如私人侦探、保险调查以及其他的服务形式,在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体制条件下也许还不适宜推行。但是,业内人士也针对我国的国情开发了一些新的服务项目,女保安问世以后的供不应求也从某种程度上验证了我国保安行业大有可为。

目前,人们对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流动人口增多,使社会环境相对复杂,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一些新的治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只靠现有的政法队伍和治安管理机关是远远不够的;而从社会大分工的专业趋势、政策倾斜、劳动力市场中广大的人力资源和剩余劳动力看,保安业具有强大的内在动力和市场潜力,其发展前景无疑是宽广而美好的。

(原载于《现代物业》2002年8月/总第2期)

收藏
感谢您的支持
您已经点赞过了
收藏成功,到个人中心查看
请登录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