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应先疏后堵

现代物业杂志 2018-05-24 17:08

河北省公安厅2017年10月9日发布《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的通告》,通告中引起小区居民和物业管理企业高度关注的内容有这样两条:一是严禁在住宅建筑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楼层楼道、电梯前室以及地下室停放电动自行车、严禁在上述区域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二是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在禁停禁充区域内张贴醒目标识,按规定集中设置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区域,并落实专人看守。

河北省公安厅出台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通告的目的在于加强消防安全,增强广大居民防火意识。据公安部消防局发布的数据,2016年全国由电动自行车引发的较大以上火灾达5起,共造成21人死亡。其中最为严重的是2016年8月29日凌晨,深圳市宝安区马安山村由于一楼的电动自行车在充电过程中线路短路引发火灾,过火面积107平方米,造成7人死亡、4人重伤、43人轻伤,教训极其深刻。

加强电动自行车存放、充电等方面的消防安全,政府相关部门仅靠发布一纸通告,实践证明很难达到规范效果,要切实做到电动自行车在小区内规范停放,从操作程序看,先疏后堵,比重堵轻疏效果要好得多。如何疏导?我认为应重点从利益引导、规范设计、质量管控等方面予以考虑:

利益引导

这一方面重点是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目前我国城市大多小区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几乎处于随意状态,小区居民、物业管理企业对电动自行车防火意识非常淡漠,多数小区内消防安全管理以家用轿车为主,比如施划黄色标线的消防通道,停车位避开消防通道等;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电梯前、楼梯间、楼层间等公共区域基本属于常态;至于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可以说更加混乱,有的小区从高层楼房窗户扯到地面的电线,如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既不美观也存有安全隐患。物业管理企业对电动自行车无序存放、充电电源不规范等问题管理力度较弱。

加强宣传,提高居民防范意识固然重要,但在操作层面,首先要从利益引导方面入手,使小区居民感到既方便又实惠,才能使规范停放成为居民的自觉行为。

比如,在小区公共区域内设置专门停放电动自行车区域,物管负责在此区域内设置与小区居民规模相适应的充电设备,凡是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该区域的可以免费充电,必要时还可引入电动自行车维修人员,简单修理免费,需要更换部件的实行优惠价格等。当然,这样做以后,就增加了物业管理企业服务、充电电费支出。这些支出,在经营效益好的小区,可以通过业委会讨论,由业委会支付;经营效益较差的老旧小区,政府部门应当予以财政方面支持。只要动真的、来实的,政府部门提出的小区内电动自行车规范停放、规范充电的要求就能落到实处。

规范设计

城市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为什么混乱无序,以及由此导致的安全隐患难以消除?根本原因在于小区建筑规划设计与快速发展的电动自行车行业不相容、不匹配。众所周知,根据我国目前的住宅建设规范,只有小区绿地、容积率、公共设施配套、物业管理用房、车位与房屋数量配比等指标,而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充电设施等如何布置,目前在我国国家层面的建筑规划相关强制性约束条件中并无体现。

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迅猛发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电动自行车累计生产3,215万辆,同比增长4.4%;中国电动自行车协会负责人2016年3月15日在北京公布的数据称:目前全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达2.5亿辆,电动三轮车社会保有量为5,000万辆以上,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使用对象主要是家庭个人。

与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这一庞大数据极不相适应的是,我国在物业管理方面,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物业管理企业最基层管理,仍然是将电动自行车当做传统自行车对待,小区招投标方案规划、停放区域、收费制度设计、安全隐患排查等方面都亟待调整。

从城市居民短距离出行方式看,尽管有地铁、公交,可这些出行方式代替不了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也难以退回到自行车时代。因此,要从根源上解决城市小区电动自行车停车有序、充电安全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从小区建设规划设计方面予以规范,即:根据小区具体规模,专门设计出电动自行车存放区域和充电设施,一并计入小区建设总的开发成本,使居民、物管在电动自行车使用和管理方面更加便捷有利。

质量管控

城市小区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多发,另一主要因素是电动自行车质量管控方面问题突出。有人说,电动自行车发生火灾,是骑车人使用不当造成的。我认为这一点不是主因。主因还是电动自行车自身质量存在问题,以及一些不法生产厂家生产劣质产品流入市场。

据官方公开报道,我国2013年已获得生产许可证生产电动自行车的企业有1,360余家,目前在市场销售的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有2,000多家。由于相关部门对电动自行车生产准入门槛设置要求不高,无证生产、超许可范围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

另据统计,电动自行车火灾多发生在充电过程中。由于电动自行车燃烧较为彻底,残留物一般只剩下车架,证据收集困难,起火原因和电动自行车品牌、生产厂家难以查清。从近年来消防部门调查的电动自行车火灾看,除火灾原因认定为电气故障的以外,有49.6%的电动自行车火灾无法查明电动自行车品牌,有63%无法查明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再有,电动自行车一般白天使用,夜间停放充电,充电时间需要6-8个小时,用户在晚上八九点插上电源充电,到凌晨两三点基本充满,如果继续充电,电池、充电器就会过充、发热,有可能引起火灾。而此时人们一般处于熟睡状态,极易造成伤亡。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监管部门发力。如电动自行车质量普遍提升,其使用方面的安全隐患才能从源头化解。

综上所述,在电动自行车行业仍处于上升阶段大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规范城市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秩序,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必须客观和现实,需先疏后堵,疏堵结合,其效果要比出台强制禁止性措施好得多。

原载于《现代物业·新业主》2017年11期/总第407期

收藏
感谢您的支持
您已经点赞过了
收藏成功,到个人中心查看
请登录后使用!